锦湖轮胎3C认证已被吊销 国内召回制度存空白
在央视曝光锦湖轮胎公司使用大量“返炼胶”事件后,“返炼胶”这一行业“潜规则”也浮出水面。“返炼胶”进入轮胎炼制流程是否符合行规?为何锦湖轮胎有如此多的返炼胶?公司的流程管理存在哪些漏洞?《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此做了相应调查。
在某跨国轮胎公司担任过大区销售总监吴先生向记者介绍,轮胎的初道工序包括“密炼”及压制,即把炭黑、天然橡胶、油和添加剂等原材料混合在一起,在密炼机里进行加工并压制,生产出“胶料”的过程。“所谓返炼胶,是一些在某些指标上并不符合规定的胶片,有可能出现质量问题。每家轮胎公司确实会使用返炼胶,但与原片胶的配比,比例通常不高于1比5。”
中策橡胶一位高层则向记者解释,轮胎业中对于“返炼胶”的说法也并不相同。其所在企业密炼工艺时,分为合格胶和不合格胶。不合格产品会以低价卖给废品收购站或其他经营单位,是不会回炉的。
吴先生说,按照央视的报道,锦湖轮胎的返炼胶与原片胶的掺用比例达到了1:1,这显然有悖于常规,返炼胶过量会产生很多问题,“会造成轮胎品质较差。而且,在轮胎企业交货给汽车厂商时,也很可能难以查出。”他指出,轮胎的出厂检验,主要是从外观来确定:如是否鼓包、凸坑、平衡性以及轮胎轮廓度是否符合标准等等。而返炼胶制成品的一系列问题如气密性、牢固程度等则需要使用者在数千公里车辆行驶后才能看出。
即便是汽车厂商,也不可能对每一个批次的原配胎进行全面测试,只可能是在新车上市前确定某个品类的锦湖轮胎作为配套,对该类产品进行测试,并在日后做相关抽查。
中策橡胶上述高层称,不知道为何锦湖轮胎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返炼胶量?“一般来说,不合格的返炼胶,约只占密炼加工后胶料的百分之几。”
熟悉工艺流程的吴先生则表示,通常情况下,轮胎企业不会向其他公司采购返炼胶。一种可能是,锦湖轮胎把几个月以来的返炼胶一直都存了下来,在某个时间段一次性地使用返炼胶混合工艺。另一种可能是,由于其原材料、生产流程问题,所产生的“返炼胶”总量较大,如果全部作为废品处理,很有可能会出现非常高的废品率。较高的废品率,致使公司主管将大量“返炼胶”进入生产流程,这样一来其业绩将不会受到影响。
吴先生还表示,如果锦湖轮胎大量使用廉价的“返炼胶”掺混工艺,可能还与汽车厂商不断压制轮胎企业的报价有关。据他了解,在所有跨国轮胎企业中,锦湖对各大汽车原配胎的报价远低于米其林、普利司通,同时也比销量很好的韩国韩泰轮胎低。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掺混“返炼胶”来节省成本也是符合逻辑的。中策上述高层就表示,如果是不合格的返炼胶,向第三方销售并用于制造橡胶跑道等,售价大约是1000元/吨,但如果是合格品,售价则是废品的5倍以上。
锦湖轮胎追踪二:添加比例按数量还是重量?
315晚会对锦湖轮胎天津工厂违法作业标准,大量掺用返退胶的问题进行曝光后,3月16日,锦湖轮胎公开发表声明,称“原片胶、返回胶的添加比例是按照重量来进行计算,并非直观的数量比例”,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来看央视记者的调查。
工人、生产负责人口称“片”
锦湖轮胎通过腾讯官方微博回应315晚会报道时称“原片胶、返回胶的添加比例是按照重量来进行计算,并非直观的数量比例”,而记者2011年1月在锦湖轮胎天津工厂采访时,生产线上的工人是这样介绍返炼胶添加比例的:
记者:“几片原胶几片返炼?”
工人(女):“三片原胶,返炼的比例是一片,中间切开一半就是一小片。”
记者:“等于是半片返炼?”
工人(女):“对,这叫6比1。”
当记者询问负责胎面喂料的工人一般返退胶怎么使用的时,工人回答:“现在返退胶的比例是3比1,等于是OE(厂家配套)的不掺,RE(中国内销)的掺返退胶。”
记者:“RE(市场零售)的掺多少?”
工人:“RE(市场零售)掺3比1,三个原片一个返退。”
记者:“等于是要喂四片胶是吧?”
工人:“对。”
记者:“同时喂四片胶是吧?
工人:“对。”
工人在接受记者采访介绍返炼胶添加比例时,使用的单位都明确说的是片,而不是重量单位。
此外,锦湖轮胎天津有限公司专门负责一线生产的生产二科王科长在给记者详细介绍气密层标准掺用比例时,也使用的是数量单位“片”。
记者:“这个是原片是吗?”
王科长:“这个是原片。”
记者:“加哪个是返退?”
王科长:“加这个是返退,这个半片。”
记者:“应该是6比1是吧?”
王科长:“6比1。”
记者:“6比1是什么概念?”
王科长:“1个整片是2片,等于3个是6片,加1片(返退胶)。”
工厂作业标准写着的“片”
无论工人还是生产负责人,提到掺用材料的单位都是片而并非重量。不仅如此,在锦湖轮胎天津工厂的作业标准上,对于掺用比例也作出了这样明确的描述:
气密层的作业方法:在切割机上分成2等份,用其中一份与正常#1350三片混用
胎用比例1:6
这里使用的单位也是“片”。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记者在锦湖轮胎天津工厂暗访时看到,在气密层生产线上,一片原片胶都没有,使用的全部是返炼胶,更无任何添加比例可言。
记者:“今天用的什么?”
工人:“全是3350,都是返炼。”
记者:“我看那边6块都是返炼的。”
工人:“我那边也都是。”
(央视《消费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