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日报中原视点编辑部主办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人员查询
中原视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原视点网 >> 焦点 >> 视点评论 >> 正文

严禁从中西部挖走优秀教师?待遇不改善终将留不住

2023-6-16 5:19:56 来源:凤凰网 作者:熊丙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意见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各地区制定并实施教师发展提升规划,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显著扩大优秀骨干教师总量;发达地区不得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地方政府的首要职责。但从现实看,我国义务教育还存在不均衡发展问题,包括校际不均衡、城乡不均衡、地区不均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遏制校际、城乡、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禁止发达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就是阻止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拉大的具体措施,除此之外,应该切实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这些地区的教育生态,提高校长和教师的待遇,拓展其职业与事业发展空间。

  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我国存在一边帮扶,一边“破坏”的问题。近年来,通过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招聘特岗教师到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任教等政策,努力缩小义务教育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而与这些政策相对应,也存在发达地区利用区位优势与高薪去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挖优秀人才的问题。

  据报道,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9年,我国中西部省份共招聘了51万名特岗教师。这些特岗教师的流入,对乡村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特岗教师流失严重,在黑龙江一所学校中,25名特岗教师,只留下13名,走了一半。

  可以说,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优秀校长、教师,被发达地区“割韭菜”式挖走。

  一方面,发达地区把中西部、东北地区作为人才引进的重要区域,只要这些地方“冒出”一个优秀校长、教师,就会被发达地区相中,并努力挖走。面对发达地区拿出优厚的条件挖人,欠发达地区几无还手之力。

  另一方面,对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校长和教师来说,也把离开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离开乡村学校到城镇学校,作为职业与事业发展进步、成功的标志。社会公众同样普遍认为,一名乡村教师,从乡村学校到城镇学校,从城镇学校到地级市城市学校或省会城市学校,从省内城市学校到发达地区学校任教,是事业上升与个体价值的实现。

  但这种“事业上升”,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背离,因为要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应该是优秀校长、教师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流动,而不是相反。

  禁止发达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东北部地区抢校长和教师,就是为了遏制“割韭菜式”挖人。但是,这属于行政禁令,总体而言,只能起到有限作用。

  让优秀人才留在中西部、东北部地区,要消除“引力”,更要消除“推力”。发达地区学校以各种优惠政策挖人,属于“引力”,而优秀人才人心思走,则是“推力”,因为农村办学环境差、收入待遇不高,很难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早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2014年,由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更明确要求,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这次发布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治理体系适应教育强国需要,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绝大多数县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前列。这更需要均衡配置师资力量。

  但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面临现实的阻力。在不少地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只是点缀,还有的把交流轮岗视为“流放”,如教师从城市学校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就被当作是对考核不合格,或者受到处罚的教师的安排,这显然是在矮化乡村教育,没有把乡村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要推进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让优秀校长、教师到欠发达地区学校、乡村学校任教,关键在于必须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切实保障教师的待遇。

  发达国家的经验是,把义务教育教师作为国家教育公务员,享有国家教育公务员的权利与待遇,与之对应,要求履行作为国家教育公务员的职责。在农村学校担任教师,待遇要超过城市学校。

  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

  近年来,部分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却与这一方向相反,如打破教师铁饭碗,实行合同制。这是不利于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的。

  发达国家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的措施是,实行终身教职制度,并对教师进行专业同行评价,以此促进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因此,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关键在于加强对教育薄弱地区、学校的投入,目前的投入水平是不够的,要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做到省域内学校办学条件基本一致。同时,要把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提上议事日程,切实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豫ICP备10204745号
Copyright 2011, 版权所有 www.zysdw.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