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0 22:46:3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本报记者任二敏 通讯员…
郑煤超化矿的帽子分色管理经
近日,记者跟随郑煤集团超化煤矿安质科老王深入井下,真切体验了该矿安全管理的新变化。一路走来,发现工人们帽子的颜色各式各样,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王师傅,我看咱工人们带的帽子颜色还不一样,这里面有什么讲究?”
“呵呵,你看得还挺细致呢”老王笑着说:“现在咱们井下普通工人戴的都是黑色的帽子。你看,那边正在指导施工的戴红色帽子的是中层干部,戴黄色帽子的是矿领导。”
“戴个帽子还分门别类的,会不会很麻烦?”
“这个当然不会。”老王介绍说,以前在井下,工人们见到‘白脸’都是避而远之,因为一看到脸上干净的,就知道那是领导干部们。当时的安全管理不够深入,领导干部们井下巡查大多只是随便转转、看看,很少去工作面,所以脸上也不沾煤尘。而工人们下井到工作面干一班活都是“灰头土脸”的,对比和反差比较大,所以工人们中间流传着“看面子,知身份;躲白脸,求安稳”的玩笑话。
“现在就大不一样了。自从实行干部走动式管理以来,领导干部每次下井都要带着记录本,严格按照安全管理中心规定的路线,巡查到头面和岗位,升井之后还要填写隐患排查登记台账。领导干部到生产现场多了,一些问题就能及时的发现并得到快速合理的解决,而现场管理加强以后,工人们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
“后来,咱矿还陆续实行了井下‘两述一化’、岗位现场交接班、现场安全确认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这些都要由岗位上的工人、责任区队负责人、巡查领导以及安检员共同执行。工人们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安全不仅仅是矿上的,更是自己的。现在工人们见到戴黄色帽子和红色帽子的巡查领导也不再躲了,都会自觉主动地进行岗位描述,并协助巡查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确认。有了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的良好环境,大家都在安全管理上加一加力、紧一紧弦,安全生产自然更加牢固。”老王向记者聊起井下的新变化如数家珍。
“刚才过去几个戴蓝帽子的工友,他们是做什么的?”
“哦,那是各个头面的安检员。最近为了把安全管理和质量标准化再提升一个档次,矿上加强了安检员队伍的建设,组织了安检员的强化培训,还分配安检员到生产现场,定头面,定路线,参与现场管理和安全确认……”
一路上,老王像个导游一样与记者侃侃而谈。而帽子的变化,也让使记者深切感受到了超化煤矿安全管理的主动创新意识。
(本报记者任二敏 通讯员郭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