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讯( 记者:徐志成)“没有公告,没有公示,更没有征求村民的同意,镇里就出动6辆铲车、组织100多名身穿迷彩服的社会闲散人员,对快要成熟结果的葡萄园进行暴力强拆……”漯河市召陵区张庄村的张四学、张伟锋等村民愤愤不平地告诉记者。
5月27日上午,河南漯河市召陵区发生了一起暴力强拆事件:在不到30分钟时间里,6辆铲车把邓襄镇张庄村几十亩即将成熟的葡萄园化为乌有。而在此之前,尚有多家种植户没领到分文补偿款!
据悉,该地段位于京港澳高速漯河南出口西300米路南,系当地一招商引资项目,其名称为漯河市钢贸物流基地,也就是一个大型钢材批发市场。
干部拿着手写的纸条“动员”群众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项目占地拆迁之前,首先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然后发布公告进行公示。拆迁单位对所要拆迁的建筑物、地面附属物进行评估,征得到被拆迁户同意,并给予被拆迁户以合理的赔偿后,才能实施项目拆迁。然而,召陵区邓襄镇没有经过这一系列程序,而是“别开生面”地做群众工作。
去年11月份,邓襄镇政府准备拆迁这片葡萄园,随后便让村干部出面做工作,张庄村民张伟峰便是其中的一户。
一天,一村干部手里拿着手写的纸条,找到村民张伟峰说:“现在政府要征用你的地,每亩补偿1.8万元,你准备什么时候领钱腾地?”张伟峰感到对方没有按照省里规定的标准赔偿,就拒绝领取补偿款。
到了今年5月份,村干部打电话给张伟峰说:“你考虑好没有?如果没考虑好,镇上来了照样给你推掉!”
张伟峰要求对方出示征地的手续、公告及相关文件,这位村干部口气强硬地说:“手续都有,就是不让你看!”
这位干部接着说:“征地补偿款、葡萄园补偿款早已被村里算好了,要不要就这些!”
张庄村五组村民张四学一家4口人,在此承包耕地1.3亩,拆迁之前地里种植的都是葡萄,已承包15年了现在已经被拆了,几乎没有任何生活来源和依靠。
张四学含着眼泪告诉记者:“他们没有公示、没有公告,嘴上说有文件就是不让我们看;现在说拆就拆了。”
村民李晓换一家8口人,承包2.96亩耕地,种植有葡萄、花椒、柿子等作物,每年收入在8万元左右,同时还在这里建有准备做冷库、面积230平方米的平房,但村里只按照每亩1.8万元的标准赔偿。
过一段时间,村干部又找来说:“你们咋想了?要不再给你多添个机井,或者多写个坟头吧!”
村民张学申告诉记者:“村干部每次来拿的都是手写的纸条,就连我养猪猪圈的赔偿标准也是手写的。他们说关于拆迁的文件都有,就是不让你们看!”
村民李宝振,平时是在召陵区政府打工做饭的,但这位做饭的厨师却前后四次遭到威胁:“如果不同意,就不让你在区政府做饭!”
李宝振气愤地说:“我就是一个打工做饭的,也没有什么地位和条件!他们总不该老是拿这说事……”
张四学气愤地说:“我在这承包1.3亩,种植的都是葡萄,每斤2元,每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现在却突然把葡萄园拆了,也真是太猖狂了!”
葡萄园被毁 村民为今后生活犯愁
6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召陵区委宣传部采访,区委宣传部常副部长介绍说,其实基层政府也是很无奈,上边投资商资金已落实到位,人家肯定要限期进行工程施工,个别群众不同意也不能影响工作全局,所以不得不采取一定措施!
然后,记者驱车赶到邓襄镇政府采访。镇政府除了两个值班人员之外,空无一人——尽管是正常的工作时间,几乎所有办公室却都门窗紧闭。
在此值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镇领导及工作人员都到下边‘禁烧’去了。”
记者到漯河市国土资源局了解此项目的土地审批手续。接待记者采访的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刘主任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我们局里的招商项目,是5月份办的审批手续。”
随后刘主任提供了该项目批文为:豫政土[2012]562号;但由于批文不在办公室,所以无法提供让记者看。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1年4月12日编号为豫政土[2011]249号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漯河市2010年度第十三批城市建设用地的批复》文件显示,同意漯河市转用并征收召陵区后谢乡等2个乡镇后谢村等10个村集体耕地31.1 244公顷,作为该市2010年度第十三批城市建设用地。该文件注明的召陵区邓襄镇张店(庄)村被征用土地总面积为5.0629公顷。
该文件同意漯河市国土资源局拟定的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同时要求,漯河市要严格依法履行征地批后实施程序,按照征收土地方案及时支付补偿费用,落实安置措施,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妥善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保证其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维护社会稳定。
村民向记者反映说,根据豫政[2009]87号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实施河南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的通知》,漯河市辖区征地区综合地价标准表明:邓襄镇张庄村的补偿安置费用为5.12万元/亩;而此次村干部执行的标准仅为1.8万元/亩。
于是,邓襄镇及村干部的作法便遭到了部分群众抵触;当地政府部门更是“针锋相对”,由此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强拆“壮观”。
“地被占了,葡萄园被毁了,每亩地就一次性赔偿1.8万元,生活没有了来源,我们今后的生活咋办呢?”站在曾经满载希望——如今已面目全非的葡萄地旁,几位村民哀叹发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