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日报中原视点编辑部主办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人员查询
中原视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原视点网 >> 焦点 >> 视点评论 >> 正文

研究生回乡务农何以逼死父亲?

2012-10-19 16:46:35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邓海建
 

  河北人苗卫芳研究生毕业后,没能找到一份理想的“铁饭碗”工作,最终回到村里种地。其父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选择了服毒自杀,幸抢救及时,起死回生。 (10月17日《河北青年报》)

  从个体视角看这则新闻

  很多时候,新闻是一种小概率事件,当一些综合因素作用在一个人身上时,个人的悲剧也就产生了。而我们如果没有注意到个体的特殊性,仅仅从其身上的某个点出发便“微言大义”,认为社会存在严重问题,则有可能解读过度。事实上,在这个人身上,只要某一个方面的因素稍微做一些改进,其个人的际遇就会改变。遗憾的是,众多的因素加于这个个体的身上,他成为了舆论的一个载体,成为了公众抒发各自诉求的一个通道。

  对于苗卫芳这样的个体到底需要怎样的围观?一方面,当然需要宏大的视角,需要看到个体背后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一种个体的视角。这种个体视角包括:应看到问题背后的个体成因、个体命运;应看到问题背后的个体能动性。个人的命运有时代的投影,但与个人的表现也密切相关,这也是需要反思的地方,不能因为这种反思有些残忍便忽略不提。作为一个个案,一个回家种地的研究生最需要的是关怀。而作为一种现象,人们除了要看到问题,还要反思个体的无奈,反省个体的缺陷,看到个体的力量。只有以个体的视角围观研究生回家种地,才不至于将个体的命运淹没在公共的泛化表达中。乾羽

  寻短见有无其他因素

  没有一个逻辑能证明,读了研究生的各色人等都得有一个奇葩一样的人生。值得关注的倒是其父的命运。一方面是因为疾病缠身,无钱医治,另一方面是妻子的糖尿病要靠每天打三针胰岛素维持,加之儿子研究生毕业却迟迟找不到“铁饭碗”,生活压力与舆论压力之下,希望破灭、支点崩塌了。没有人愿意选择以轻生的方式应对自己的命运,但我们能给无业研究生的父亲一个坚强的理由吗?一者,高等教育成本不低,对一个农家而言,经济负担可以想见。这些年,有关读书无用论的抬头,固然与功利思维有关,但毋庸讳言的是,教育支出过重,客观上也催高了家庭对子女的收益预期。二者,一个被疾病拖垮的家庭,在看病贵、看病难的语境下,陷入“无钱治病”的窘境,兜底的救济通道何在?

  当教育与医疗的两座大山压向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庭的时候,“找不到工作的研究生”不过是生存困境中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生存之上,然后才是尊严。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应当保障每个公民有免于绝望的权益与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规劝绝望的父亲不至绝望,不如给其坚强的理由。 邓海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豫ICP备10204745号
Copyright 2011, 版权所有 www.zysdw.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