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日报中原视点编辑部主办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人员查询
中原视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原视点网 >> 时政 >> 基层动态 >> 正文

区域经济一体化续写“中国奇迹”

2013-1-7 17:56:4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赵民望

  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设立经济特区为标志的“沿海开放战略”,到今天各个区域经济圈不分东西南北的“群雄并起”,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动态描述。改变,一直在改变的社会经济生态,影响着生存生活于每一个角落的人们。无论是否愿意,无论如何理解区域经济这样一个经济学概念,我们都在经历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非常时期。

  中国经济想要保持继续高增长的奇迹,空间显然存在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实现过程之中。因而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看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景象:宏观层面密集批复一批又一批区域发展规划依然持续。其中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在经济发展要素面前,区域行政色彩被淡化,产业要素的聚合、辐射,将是区域发展的主角。预计这样的指导性“规划”还在酝酿,打破行政区域藩篱的区域经济将呈现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事实上,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就蕴藏于由来已久的区域发展失衡现状。这种在发展战略方向上做出的调整,一方面通过培植更多地区和更多增长极,汇聚经济发展的接续力量;一方面通过区域经济格局变化产生的动力,倒逼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由非均衡增长向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在逐步升级,其间虽然充满了冲突、博弈、矛盾和问题,但是参照民营经济改变中国的范例,国内乃至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国经济当然需要依靠更深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此时代背景之下,《中华工商时报》不可能置身于外,更何况时报诞生以来,关注区域发展、关注社会民生从来都不惜笔墨。在国内媒体中因较早关注西部问题,创办了《西部经济》周刊;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本报记者与区域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同行,相继实施过西北、西南“世纪行”等大型采访活动。包括后来我们推出的《中国经济地理》周刊,都是在践行媒体人的专业精神。

  值此大变革时代,我们无法不去关注中国社会最为深刻的这场变革;关注区域经济转型,目的不在研究专业的“经济地理学”,而是通过尽可能勾勒经济版图,去观察民营企业地理所处的资源、社会、人文、市场、体制、法律等环境生态;通过其间关联性的解读,在中国新型城市化、工业化互动进程中,研判民营企业的产业布局和发展空间。区域经济问题既是现实又是历史,既是经济又是文化。一切文明的起源,一切经济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无不与某一特定的地理环境、区域背景有关。我们所要关注的区域经济地理环境,显然不是旅游层面到此一游的行者感受,而是期冀能以区区之力,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奔走呼吁。与此同时,我们更愿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理性、建设性的力量。

  那么,今天我们关注区域经济问题的焦点何在?

  不得不指出,尽管中国经济发展曾经创造了许多区域发展模式,如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等,但不能忽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这些模式主要来自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各自为战,也就是说,政府从来都是这些发展模式的幕后推手,区域经济更准确地说只是地方经济。地方与地理不仅仅是定义上的差别,更在于其与经济融合之后的重新阐述。曾经的“诸侯割据”时代,统一的大市场难以建立,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再次开始转型,如何妥善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整合全国资源,激活各个经济圈的能量,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对此,我们将以审慎的目光跟踪、观察这一进程。

  三一重工(600031,股吧)总部高调进京并非一个偶发的独立事件,放在经济地理的角度,亦有多重的政治经济解读。企业长大了,就要开拓更大的市场;区域辐射下的外延效应,必然冲击原有的发展空间。大致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出现了大企业、大集团纷纷把总部或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向大城市迁移的高潮,由此带动了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区域发展开始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和地方保护主义,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逐渐增强。因此,实现区域间的融合互动、合作共赢和一体化趋势,既是区域经济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聚焦的重点。

  中国经济发展中正在进入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动力的新时期。推动加快上述进程、促进中国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倡导消弥在这一进程中的发展不平衡,以及与之伴随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将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在我们的视野中,不仅关注一省一市一地方,以及跨区域的经济活动,还将关注中央各部委与各地在事关全局的经济事件中的指导、协调动态。我们不仅关注具体的经济活动,还将关注各级政府服务、指导经济活动的政策举措。同样,我们还将试图对不同增长方式,对不同地区投资环境进行解读和评估。

  我们强调经济上的地理性,自然也将在阅读各地旖旎多姿的风土人文、历史文化的路途上,表达我们对于这些地方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与感受。

  “中国奇迹”还将上演,舞台就在区域经济这个广大的领域之上,我们自身或显稚嫩,不过我们既不想迟到,更不会缺席。我们有态度!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豫ICP备10204745号
Copyright 2011, 版权所有 www.zysdw.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