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日报中原视点编辑部主办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人员查询
中原视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原视点网 >> 焦点 >> 视点评论 >> 正文

"照片风波"外的联想

2013-1-29 14:31:54 来源:东方网 作者:佚名
 

  一张照片,引出轩然大波-----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本教材,一张张作霖的大帅照,忽然被指为“假照片”。“假”在哪里呢?一是张大帅的孙子,说那不是他的祖父,二是民国上将何海涛的孙女,说那是她的爷爷—一个是孙子,一人是孙女,两位“后人”的否认,怎不叫人笃信无疑呢?于是报网时评蜂拥,万炮齐轰“教材”,于是舆论沸反盈天,怒斥“教材”误人子弟。

  然而风云变幻,并未打住,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出来回应,说照片并未搞错,确是张作霖本人,一有民国《国闻周报》刊登的此照为证,二有馆藏照片原件可据。看来是“张某某看错了”?他是张作霖死后才出生的孙子,从来没有见过祖父;至于那位孙女,也只是在祖父过逝50年后,才在一本书中看到过“唯一的一张照片”,似乎不足为凭……

  照片风波,谁是谁非,还要争论下去,我们可以静观结局。然而在这个风波外,却不免想到另一个问题,那便是历史人物的研究,是否可以对他们“后人”的言说“笃信无疑”,由“孙子”、“孙女”,甚至重孙玄孙甚至数不尽多少代的“后人”们一言九鼎、一句定夺呢?

  首先是真实性。“后人”的言说,当然有公道的,例如刘少奇之子刘源、罗瑞卿之女罗点点和陶铸之女陶斯亮,在他们评论父辈的长文中,能够以历史的眼光,不但讲“光辉业绩”,而且析“复杂心理”,甚至“人性的弱点”,以沉痛的教训昭示读者。但这样的“回忆录”凤毛麟角,大多的“后人”或出于浓厚的亲情,或始于现实的打算,不但要为先人讳,而且还要过度溢美,每加拔高不说,还有生造杜撰的,这当然是人之常情,我们可以予以体谅,但难以“笃信无疑”。

  二是重要性。例如历史人物中,不乏政治家、军事家,他们的历史功过、历史地位,主要是由其在政坛风云中的纵横折冲,于硝烟战场上的横扫千军确立的,并不决定于生活琐细、家长里短、儿女温情。如果政治上的同僚对手不出来说话,战场上的战友敌手又不见云,而历史学者又不从“大”处着眼,只听凭“后人”们“回忆”那些一顿饭、一件衣、一封私信的“家事”,或过多地由“身边”的医生、护士、司机、炊事员、警卫员们来“口述历史”,衣食住行如何简朴,待人接物怎样和气,生动是生动,毕竟不能代替严肃全面的历史研究和功过论定吧。

  更重要的是,历史人物多为“公众人物”,对于他们的研究,是国家民族的事,是全社会的事,并不是“后人”们家里的事,不是他的一已之私、一家之谈,不宜由他来论定藏否。有的“后人”,有亲身经历,可以情感交融,说给大家听听;有的“后人”,甚至成了研究先人的专家、学者,他们的“一家之言”,更应当让我们共享;但也有这样的“后人”,不但从未见过先祖,而且还曾为祖辈所“不容”,他们当然也可以写“回忆录”,但以更加“实事求是”为好,至少不要天花乱坠呵。

  同样的道理,“风波”里的“照片”究竟是不是张作霖张大帅,恐怕还是要请历史学家来鉴别,至少不能光由两位“从未见过一面”的“后人”拍板吧!路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豫ICP备10204745号
Copyright 2011, 版权所有 www.zysdw.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