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16 13:31:5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本报记者任二敏
工程问题不断 群众怨气冲冲
济源市:“民心工程”咋就变成了“民怨工程”?
本报记者任二敏
核心提示:原本是一项惠民便民的民心工程,却因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缺失,致使该工程从一上马就存在着种种质疑声不断,以致后来问题频发,群众怨声载道,这是发生在河南省济源市承留镇北勋村的真实一幕。
“我们村的沼气工程最近接连发生两次爆炸,工程施工偷工减料,致使政府投资几百万的项目无法正常使用,你们快点过来看看吧!”近日,记者不断接到济源市承留镇北勋村的群众反映,该村的沼气工程在建设中存在诸多黑幕,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记者一行驱车前往济源进行了深入地调查。
重民生 政府推行民心工程
5月8日下午,记者首先来到了位于济源市西郊的北勋村,在村子中几个群众正在闲聊,听说记者调查沼气工程的事情,就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你们的沼气用了多长时间了,好用吗?”记者问道。“大概用了一年多了,一点都不好用,沼气压力太小,而且纯度不够,半天都烧不热锅,做一顿饭差不多要将近一个小时,真是急死人了。”一个姓程的群众发着牢骚。“钱也不少交,我们家5口人,一个月要用40多方气,光气费就要40多块,而且很不方便,一天只定时供应三次,每次一个多小时,平时家里来个客人,连口热水都喝不上!”另一个妇女插嘴道。“听说政府拨了几百万,不知道都花到哪里去了,工程用的都是赖材料,根本就不是原先说的那种材料,不知道省下来的钱都装到谁的腰包里了,工程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施工单位是村干部私下指定的,工程质量十分差,简直就是豆腐渣工程,前段时间气站还发生过两次爆炸呢,这样烂的工程质量政府也没有人管,不知道他们得了多少好处?”一名中年男子愤慨地说。
据调查,北勋村的沼气工程是2010年济源市政府的惠民工程,济源市政府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专门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对各乡镇下达了沼气工程的建设指标,详细制定了奖补措施和奖补标准,作为当年市委市政府的几大惠民工程去抓,并对各乡镇进行了目标考核。
接投诉 记者调查事情真相
第二天上午,记者来到承留镇政府进行采访。在承留镇农办,有关人员查验过我们的证件后,和主抓沼气工程的孙主任进行了联系。但是孙主任去市里办事暂时回不来,便让我们耐心等待,直到11时左右,孙主任才急匆匆地赶了回来。针对北勋村群众反映的问题,孙主任介绍说,该工程是济源市政府2010年的重点惠民项目之一,并出台了一系列的奖补措施,乡镇政府也进行了资金配套安排。具体奖补标准为:完成考核目标的,市里按每户1000元进行奖励,乡镇每户补贴1200元,村里补贴200元,群众每户只需缴纳600元费用。北勋村的沼气工程总投资360多万,2010年春节前动工,2011年年底竣工并进行试运行。因为出现质量问题,该工程至今没有进行验收移交,目前仍由建设方济源市洁燃能源环保有限公司托管运行。运行之初,由于管理方经验不足,产气量较小,沼气杂质大,造成供气产量不足,一段时间内一天只能供应一次到两次气,群众意见很大。经过整改,目前可以每天定时三次供气,基本可以满足群众生活的需求。
关于群众反映的爆炸问题,实际上是沼液储池外墙没有进行加固,可能是因为设计方面的失误,池内压力较大,刚开始池子出现了一些裂缝,并发生了沼液泄露。村里在初验时发现了这个情况,就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但是,气站管理人员私自往池里添加原料,致使压力增大,造成沼液储池一面墙倒塌,并非群众所反映的爆炸。至于定时供气问题,按照设计,该工程的一个反应罐就可以满足全村群众的生活需求,现在建了两个反应罐,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现在不能全天供气,主要是因为运行单位人员技术水平不行,造成产气量不足,无法全天供气。
“作为投资360多万的政府工程,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了招投标?是否进行立项审批?”记者问道。这个工程是以村委作为建设主体的,不需要立项审批。工程进行过招投标,我们乡镇及市农业局的主管领导都参加了招标仪式。刚开始报名了5家单位,后来两家因为嫌标的较低退出了,再后来又有两家单位不愿意缴纳投标押金也退出了。最后,按照“4+2”工作法确定了目前这家施工企业,这家企业具备施工资质,而且之前在我们市也建过好几个沼气项目,孙主任解释道。
针对群众反映的工程偷工减料和质量标准问题,记者要求查看一下工程承包合同,孙主任说,合同是由北勋村委和施工方直接签的,乡镇没有存档,至于对建设材料质量标准的具体约定和验收标准,他也不太清楚,市农业局能源办具体负责这个事情,他们那里有这个合同,下午他可以陪我们一起去农业局查看合同和工程验收标准。
瞒真相 乡镇一再阻扰采访
下午2点半,记者按照上午约好的时间通知孙主任一起去市农业局采访,孙主任却拦住记者说,镇领导要见见我们。我们跟随孙主任见到了自称是负责宣传的王委员,王委员见面后再次查看了记者的证件,并记录过相关的信息后,开始在网上查询,查验完证件并搜索过记者发表的文章后说,你们到市委宣传部开一张采访介绍信,我们才能接受采访,并说这是济源市委宣传部的规定。记者反驳道,从中宣部到河南省委宣传部都没有出台过这样的规定,你们济源市委宣传部难道大的过他们吗?你把相关的文件让我们看一下,如果真有这种规定的话,我们可以按照你们的规定去宣传部开介绍信,王委员无语了。记者再三催促孙主任陪我们去济源市农业局采访,王委员却一直让我们耐心等待。过了一会儿,孙主任带过来一个30多岁的女同志,孙主任说,这是我们主管宣传的领导。记者纳闷了,怎么又来一个主管宣传的领导呢?后经记者询问后得知,原来王委员是在镇政府负责文化工作的,刚来的这个女领导是镇政府负责宣传的张镇长。张镇长刚一坐下,就急着向记者要证件,看完记者的证件后,张镇长说,你们采访必须经过市委宣传部的批准,并开具采访介绍信才能进行采访,记者再次无语。随后,张镇长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只字不提,一再强调去市委宣传部开具介绍信,并说我们的报道不利于当地的社会稳定,一再强调不能报道。见此情况,记者无奈只好离开。
随后,我们驱车来到济源市农业局进行采访,经过该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联系,该局负责沼气项目建设工作的能源办王主任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王主任介绍说,济源市的沼气项目实施的比较早,一直走在全省的前面,该村的情况他比较了解,群众反映的不能全天供气的问题确实存在,主要是因为一些原料和技术的原因,造成产气量不足,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至于工程的招投标问题是按照“4+2”工作法进行的,对于项目的验收,是市里几个部门统一组织的,他们只是其中一个部门之一,而且他们只是负责对安装的户数进行验收,不负责对工程质量验收,那是发包方北勋村委的事情。对于工程承包合同,王主任说,农业局也没有存档,具体情况还得问镇政府。
查实证 问题多多谁来管?
晚上,记者费尽周折终于见到了那份镇政府遮遮掩掩一直不想让我们看到的神秘合同。看完合同后,记者方才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镇领导一直不愿让我们看到这份合同。这份只有短短6页的合同,中间漏洞百出,暗藏玄机。按照合同规定,发包单位既没有明确标明合同金额为3668000元的具体花费项目,也没有注明工程原材料的数量、品牌及质量标准,更没有一个详细地工程验收标准,只是粗略地显示了一个合同总金额。在付款方式上,合同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甲方所付工程款及市、镇两级奖补资金应全部汇至乙方指定账户,有特殊情况需要其他方式付款时,由乙方提出书面申请指派专人办理相关事宜。付款进度按工程量分7次付清,其中在工程竣工,试水试压合格后,甲方累计向乙方支付工程款比例95%的350万元,剩余168000元作为质保金,一年后7日内一次性付清。在合同第七条工程验收上,验收标准为:按照国家、行业工程质量标准,乙方竣工后向甲方提出验收申请,甲方应在接到申请后7日内组织验收,工程验收合格时间即为工程交付时间,并办理移交手续,如果甲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组织验收,视为工程质量合格,并按合同结清剩余工程款。据知情人的介绍,目前该工程存在诸多质量问题,而且尚未进行验收,有关部门就已经将乙方的工程款支付到了280万元。
采访结束后,记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作为当地政府的惠民便民民心工程,却因某种原因变成了一个群众屡次投诉的怨气工程,有关政府部门对记者的采访处处设卡,故意刁难,这中间究竟有什么隐情?一份理应公开的普通招标合同,却迟迟不愿向记者提供,这里面到底隐藏了多少猫腻,多少玄机?有关政府部门屡次阻挠记者报道的目的是什么?难道说这中间确实有就像群众反映的某些不可告人的“内幕”?此事的进展如何,记者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