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7月16日电 题:山西:让干部沉到群众中去
新华社记者王存理、胡靖国、王菲菲
冒着酷暑,山西省体育局干部杨凤楼、李振生等人扛着锄头、铁锹,又一次来到了大宁县太德乡乌落村。今年村里的西瓜和万寿菊长势喜人,杨凤楼等人一边向老乡们询问生产生活情况,一边在田间挥洒着热汗。
“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正成为山西各级干部的共识和实践。
近年来,山西切实推动干部走向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密切了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到农村最困难的地方、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2010年11月开始,山西全省开展干部下乡住村活动,从省委常委做起,各级领导干部的身影忙碌在田间地头,出现在农家炕头,了解群众疾苦,共谋脱贫致富之路。
武乡县砖壁村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地,八路军总部曾三驻砖壁,指挥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山西省委一位领导自2010年5月包扶砖壁以来,已经八次进村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与农民一道种薯栽树。他与当地农民一道,确立了围绕红色旅游产业,改造旧村,发展设施蔬菜和水果采摘,建设商贸和会议接待设施,规范提升农家乐等脱贫致富路径。
如今,村里面貌焕然一新:23家旧村农居已改造为干净卫生的农家旅馆,新规划的农民新村已建起51栋住房,110亩水果采摘园里,核桃、葡萄长势正旺,47座蔬菜大棚已矗立田间。两年时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600元增加到6500元。
“干部下来了,俺们农民收入上去了。”山西长治沁县南沟村村民田丰受益于住村干部引进的产业项目,承包了2个蔬菜大棚,年收入可达4万元。
截至目前,全省参与下乡住村的各级干部达到12万多名,共住村村数2万多个,占全省行政村的73.2%;全省有6010名乡镇长以上领导干部包扶6010个贫困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21.1%,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以前村里路难走,一下雨坑坑洼洼,满脚都是泥。现在可好了,水泥路光溜得很。”山西保德县暖泉村村民王爱师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可好了,看病去村卫生所,锻炼有小广场,苦咸水也变成了干净卫生的甘泉水了……”
前些年,在山西一些地区,农民行路爬山崖,吃水靠肩背,看病走县城,文化靠吼歌。农村面貌落后、社会事业发展不足日渐成为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拦路虎”。
从2009年开始,山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资600多亿元,实施了两轮“五个全覆盖”工程,解决了农民群众出行难、就医难、上学难、养老难、购物难等十多项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成为近年来山西省影响范围最大、受益人数最多的民生工程。
昔日农村的羊肠小道、泥泞土路变成了宽阔通畅的水泥路,陈旧破败的危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新校舍,广大农民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心愿,封闭落后的偏远山村看上了电视,享受到现代文明……
“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基本的一条,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山西省从最弱势的群体出发、从最基本的公共需求入手,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山西省发改委主任王赋说。
未来5年,山西还将投入400亿元,为农民再办五件实事,全面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特困群众易地搬迁、行政村街道亮化、村级幼儿园改扩建和乡村清洁工程。
请群众为政府工作“打分”
“供气供暖的价格为啥定这么高?”“环保局收了治理费为什么没见成果?”“不会上网,为什么收了我的网络费?有话费为啥给我强行停机?垃圾短信什么时候不再骚扰?”……面对群众直截了当的提问,面对电视直播的镜头,一些平时工作不到位的领导不免有些面红耳赤,语无伦次;而工作做得好,解释详细清楚,并当场承诺改正的领导则得到满堂彩。这是晋中市“政风行风面对面”播出中常有的情况。
政府工作做得怎么样,还得群众说了算。为转变政府部门和服务行业工作作风,山西多地启动请群众为政府工作“打分”的活动。
晋中市着力打造了一档“政风行风面对面”电视节目,纪检监察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领导当面回答群众提问,新闻媒体进行现场直播,直面百姓热点焦点问题,一改以往“背对背”式发现、反映和整改问题的不足,使群众能够把遇到的问题、产生的矛盾“面对面”提出并得到明确答复。
从2012年起,太原市也启动实施了“向人民汇报,请人民评议”活动,公安、教育、城乡管委、房管、卫生、食药监、工商、质监、环保、交通等十多个政府部门作为被评议单位,接受群众“打分”。
“市民的评价,暴露出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回去后会认真研究总结,实实在在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太原市房管局负责人这样表示。
据统计,在2012年活动期间,太原群众关注活动平均每天280万人次。活动结束后,被评议单位共整理出3560个问题,按照一事一案、一案一结的要求共解决3425个,解决率达到96%以上。
用制度让干部贴近群众
个别干部脱离群众,漠视民意,甚至侵害群众利益,是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信任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0年以来,针对干部中存在的闲话滋事、拉拉扯扯、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山西曾三次开展干部作风纪律专项整治活动,严查上班时间“玩乐享受”和为群众办事过程中“吃拿卡要”行为,一批干部受到组织和纪律处分。在此基础上,山西又开展了纯洁性教育活动和“访民生、知民情、解民忧”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使干部作风为之一新,扰民侵民的行为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时,山西省委提出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在深入学习领会精神的基础上牵头组织一项调研,在熟悉情况中学习;每人深入到自己住村联系点,与农民共商脱贫致富大计,农民收入不翻番,干部不离村;每人深入到一家联系企业,在指导中学习。
为确保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不走过场,山西省还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搞好调查研究的实施办法。要求常委、副省长每年下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60天,每年住村3至5天,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选择村庄时,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调研,立足于解决问题,防止走形式、走过场。
沁县松村乡党委书记李佩璋对干部下乡住村带来作风上的改变深有体会,他说:“干群鱼水情,不能光浮在水面上,只有沉下去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让群众没有畏惧感,愿意接近你,和你交朋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