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上为什么,也许是性格使然,倔强的性子让他一旦做出了选择,便义无反顾,无怨无悔。来援疆,是他人生千万种选择里最干脆果断的一次,没有-丝犹豫、没有一点杂念,满腔热情来到了新疆。他就是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现任新疆霍尔果斯社会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李传贵同志。
2013年12月10日,他作为连云港市第八批援疆工作者中的一员,来到了新疆霍尔果斯。时间在忙碌中逝去的总是那么匆忙,如流星划过,倏然之间。转眼一年,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忘我投入到援疆工作当中,就像新疆的胡杨始终保持着他那倔强的姿态屹立在西北广袤的大地上,无所畏惧。
调研报告,捧出了第一份答卷
李传贵同志刚到新疆霍尔果斯时,这里还是个开发区,政府职能机构相对还不健全,他工作的社会服务管理局其实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多管局”。他一人主管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计生、语言文字、新闻出版、地震、食品药品等12个职能部门,工作千头万绪,纷杂而又繁重,搁在谁身上都是超负荷的,何况他还处在异地陌生的环境里。本地人和他说话时带着浓重的当地口音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任凭他多么认真也无法全部听懂,言语不通,如何交流?这是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于是他找来刚刚大学毕业在社会服务管理局做志愿者的哈族小伙子丹尼尔,来教他当地口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做自己的老师和“翻译”,把当地人的话翻译成普通话,以便更好地和当地干部群众交流,密切关系。
为了尽快熟悉工作,李传贵夜以继日的忙碌着,各处走访,实地考察调研,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白天风尘仆仆,夜晚挑灯夜战,历经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他把长达万字的调研报告交给了当地政府。“李局长工作起来真是玩命啊”!一个月的朝夕相伴,让年轻的志愿者丹尼尔这样说道。看着眼前这位苏北汉子心神劳累渐凹的双眸,想到他不知疲倦的奔波,局长方修江同志拍拍他的肩膀,翘着拇指说:“好样的,儿子娃娃(新疆方言,男子汉的意思)!”。是啊,都说男子汉流汗不流泪,可那里气候干燥,再加上强烈阳光的刺激,致使气候过敏,他的双眼总是流泪不止,从来霍尔果斯到现在,各种类型的眼药水不知用了多少瓶……在这位援疆工作者的身上展现了连云港人实干、肯干、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他的付出,也得到了霍尔果斯干部群众的初步认可。
建幼儿园,让霍尔果斯人民受益
他一来这儿,就发现这里只有一所幼儿园,远远满足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需求,有的家庭不得不把适龄孩子送到其它地区的幼儿园,路途遥远,这给当地百姓带来了麻烦和负担,游牧民族的家庭干脆就让孩子呆在家里,不让上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块短板必须补齐!他立即向连云港援疆工作组组长陈中本同志汇报,想方设法力请江苏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支援,争取到了援疆资金1000多万元,并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筹建了霍尔果斯第二幼儿园。这是作为连云港市第八批援疆工作者到达霍尔果斯后选定的第一个项目,也是第一个开工的项目。起初,连云港援疆工作组就把新建幼儿园的目标定位为“建成整个伊犁州最好的幼儿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一家一家地考察,几乎跑遍了整个伊犁州的幼儿园。选址、规划、设计就绪后,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节省费用,如期竣工,李传贵同志坚持每天泡在工地上,亲自当监工。这么大的工程,工期又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在他面前都被一一地克服了,大楼在一层层地拔高,他额上皱纹也在一道道地加深,但写满疲倦的脸上却始终挂着热情。如今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进入尾声,主体工程已经封顶,明年8月将正常投入使用。
霍尔果斯第二幼儿园的建设,是当地群众反响最好的项目之一,他们每每路过幼儿园的建设工地,看到“连云港援建项目”的标牌,心中都充满了感激与欣喜。这是连云港援疆工作者们在西北大地上缔造的品牌,是连云港和霍尔果斯人脉的融合,是民族大团结的象征。随着“连云港建设品牌”的崛起,面对霍尔果斯人民的称赞,他只是说:“都是应该干的。我们不会忘记援疆的使命,更不会忘记连云港人民的嘱托。”“做点实事,让边疆人民受益,我们累些,但心里踏实。”他在接受伊犁新闻网采访时如是说。
创办高中,他当起了“编外教师”
来霍尔果斯时,当地只有一所学校——苏港中学,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整个霍尔果斯没有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学段,初中毕业能够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寥寥无几,仅占初中毕业生的10%左右,而且还必须到百公里外的伊犁州上学。而早在2009年,哈萨克自治州政府、州教育局就已经批准霍尔果斯苏港中学开设高中部,但至今没有开设成功。当地的初中毕业生不能受到良好的高中教育,只能不得已的走上社会,有的甚至混迹街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一颗稚嫩的树苗,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个家庭都渴盼他们能健康成长成才。为了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能够享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造福于当地各族人民群众,李传贵向当地政府极力建言,开设霍尔果斯苏港中学高中部,就这样筹建高中的担子又一次落到了他的肩上。“建学校并没有那么容易,资金、校舍、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等,从哪儿来?”这些重重难题困扰着他。
他三番五次、五次三番地往返学校,实地考察,决定首先将苏港中学的“希望楼”划拨出来,作为高中部的教学和老师办公场所,另外,在自治区范围内公开招聘优秀校长和教师,并出台了减免高中学费、补贴生活费等一系列的招生惠民政策,确保今年秋季高中正常开课。在他的努力下,8月3日,霍尔果斯苏港中学第一届高中四个班的新生正式到校报到军训并上课。可当时英语教师还没有到位,怎么办?李传贵毛遂自荐,把四个班的英语课全部包了下来,再加上局里的工作,一天下来,他累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开学典礼上,王建生校长为高一新生这样介绍道:“同学们,你们可能不知道,你们的英语老师是我们霍尔果斯社会服务管理局的副局长……”同学们一阵惊叹,局长还能教课?而且还是高中英语课?但当得知局长是来自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的一名英语高级教师,连云港市英语专家组成员,有着25年的英语教学经验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时的情景,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底。他在援疆日记里这样写到:苏港中学高中部的孩子们那么朴实,眼神那么专注,思想那么纯净,孩子们热烈的掌声就是对一名优秀教师的呼唤和对知识的渴求。
“办高中不仅仅是办成,更重要的是办好。”李传贵这样告诫自己。多少个深夜,他辗转反侧、久久不眠,教育口出身的他深知,教师对于一个学校的作用,学校分配来的新教师都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学校的高中教学任务如果全都交给他们,那么学生家长会放心吗?教学质量能保证吗?为此,李传贵把这个难题汇报给了工作组组长、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中本同志,通过沟通协调,在连云港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在连云港全市范围内挑选出了8名优秀高中教师来霍尔果斯支教。听到这个消息,他快乐得就像个孩子,疲惫的脸上绽满了笑容。霍尔果斯从此结束了没有高中的历史,从无到有,其中的艰难困苦,他体会得最为真切。
面对亲情,他有一生的遗憾
“如果不参加援疆,我和大家一样,也会是母亲膝下孝顺的儿子,也会是孩子眼中慈爱的爸爸。”这是李传贵在接受连网采访时说的话。今年四月初,他接到了家人电话,传来了家中母亲病重的消息,让他赶紧回家看望老母亲。可当时援疆工作紧迫,幼儿园和高中正在筹建中,怎能走得开?他只能每天含着泪和病弱的母亲通个电话……终于熬到了五一假期,他匆匆忙忙往家赶。看到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母亲,他再也忍不住眼里的泪水,此时的他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把实情告诉单位,在家里仅仅呆了三天,就又赶回了新疆。他实在是放不下刚开展几个月的援疆工作,放不下正在筹建之中的幼儿园和高中!临行前,他跪在母亲床前,重重地给老人磕了三个头,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他预感到这可能是与母亲的最后一面。在他返回霍尔果斯一个月后,母亲就永远地离他而去。他很无奈,在母亲病重的时候,没能尽到孝心;在母亲去世的时候,又没能守在她的身边……。今年9月,李传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妈妈生前最疼爱的小儿子,她突然离去,我感觉挺对不起她老人家,虽说生老病死这些事,我也能理解,但发生在自己身上,心里还是很难受的……母亲既然走了,在对不住她老人家的同时,我在霍尔果斯一定要好好工作,干出一番事业来,干出一些成绩来,或许这样才能对得起她老人家,我的心也能够好受一些。”在接受采访时,他的坦然是不想让大家看到自己的伤悲,一次喝酒时,这个倔强的汉子噙着泪动情地说:“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在母亲病重时没能够在她身边好好尽孝,临终前又没能够让她看到我最后一眼……”。
每次看到李传贵局长,他总是那么忙碌,就连走路也带着小跑的节奏,像极了他倔强的性格。选择了援疆,便义无反顾地奋战在新疆霍尔果斯的大地上。这位恪守在新疆霍尔果斯大地上的汉子,把时间都给了援疆工作,他在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一个连云港援疆工作者的“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情怀。(朱久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