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日报中原视点编辑部主办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人员查询
中原视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原视点网 >> 焦点 >> 视点访谈 >> 正文

财经热评:2010年经济盘点

2011-1-21 来源:中国网 作者:中国网

中国网: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财经热评》节目。2010年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因此我们在岁末之际,特意为大家挑选了几个年度最为热门的经济词汇作为主脉络,对即将告别的2010年中国经济做一个“窥一斑而知全豹”式的解读,我们希望能够从民生的角度,勾勒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轮廓。今天,我们邀请到《财经热评》节目的特约评论员马岩先生来到中国网。马岩先生,你好。

马岩:主持人好,大家好。

经济热词:楼市新政

中国网:我们为大家挑选的第一个经济热词是“楼市新政”。从今年的4月份开始,国务院出台了被网友评论为是“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就是“国十条”。纵观今年的楼市调控政策,可以说政府部门是动作频出、调控不断。从1月份到12月份,几乎每一个月都有相关部门站出来表态说:要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

从目前来看,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国十条”的核心是什么?请马岩先生给大家介绍一下。

(分题1:国十条的核心是什么?)

马岩:我个人认为“国十条”这个核心有几个方面:第一是政策本身的政策核心。这次调控总的要求就是坚决抑制住房的不合理需求。这是一个总纲。首先,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关于住房的信贷政策,比如说国十条里面讲到,住房面积超过90平米以上,二次房贷首付比例,还有房贷利率,从这三个方面的市场手段,去控制二套、三套,甚至是一套市场需求和住房需求的总量控制。其次,稍微中远的看,现在正在议论和讨论的就是关于房产税的问题。现在正在考虑试点的问题,这是从中长期的角度去规范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一个是短期的行为,另外一个是长期的行为,这两者结合是政策核心。

第二,从经济增长的方面讲,它有一个发展的核心。房地产的发展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房地产的功能到底是什么?我们从理想的角度看,借鉴房地产从国外到我国的发展历程看,房地产发展的理想状态就应该是保持供给平衡,达到市场平衡的状态,而不是作为支柱型的产业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它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定的历史使命,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它的历史使命,我认为是差不多了。在以后的增长过程中,它是逐步向上的过程,作为正常拉动GDP增长的产业,这里面最后要达到靠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来拉动经济增长,而不是靠房地产来作为支柱产业。

第三,从老百姓的角度讲有一个目标核心。老百姓对住房的需求,第一,每一个老百姓,每一个个人都希望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比较满意的现代化标准的住宅,这是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作为人人有房住,这是作为人的基本权利,我们要实现这个权利。

我想房产新政应该从三个核心上,政策、发展、老百姓需求角度构成一系列的核心。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中国网:尽管今年国家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力度也很到位,但是房价始终压不下来,国家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老百姓并没有感受到通过政策带来实际性的改变,和我们的预期还相差很远。您认为为什么会造成现在这种局面?

(分题2:房地产调控效果和民众的期望为什么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马岩:从“国十条”的调控到9月底10月初的调控看,我们目前的房地产调控以后的价格确实不是很理想,现在实际上还出现了二、三线城市开始上涨的情况。从地区看,有的地方是越调越涨。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个原因,为什么会和老百姓要求有这么大的差距?老百姓希望出了房地产新政以后,希望看到房价马上下来,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里面要有一个理性的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房价下跌,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是这也对我们有不利的影响。先从房地产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角度看,因为房地产业本身算是一个第三产业,在我国GDP中的比值占到5%以上,这对第三产业的拉动很大。再从第二产业的房地产投资来讲,这几年,房地产投资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每年都是以20%的增长速度在增长。现在房地产投资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13%,对GDP的拉动贡献是20%。是在这么一个水平层次上。所以从房地产业和房地产投资本身来讲,它对GDP的贡献很大。

从它对其他行业的拉动角度看,比如说对金融、零售、金融租赁等第三产业,它的拉动作用很大。它的这种拉动有助于我们调整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这对我们非常有益,而且做了很大贡献。第二个效应就是就业。我国在建筑业行业里面有3000多万从业人员,房地产投资就提供了60%的就业,大约有2000多万,规模非常大。刚才讲它对整个国家经济的拉动,还有对就业的拉动,都仅次于我国第一大产业制造业,所以说它在国民经济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再从我国的财政角度看,我国的地方财政有很大一块收入是从土地的增值和土地转让里面获取的,并且是维持地方财政的很大基础。这个财政做什么用呢?实际还是建设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实际还是对人民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做了很大的贡献。这是通过间接方式的作用。

既然它的作用这么大,这就给我们的政策调控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政策的选择非常的难。这个政策如果卡的过紧,那么房地产的价格一下子落下来,这个影响是致命的,它不像股市,因为它是联动到实体产业。如果说放松,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房地产泡沫继续增加,增加到最后还是要破灭,破灭的结果还是房价下降。现在我们的政策调控就是让它保持在这个位置上,不过快上涨。刚才我们讲的两个方向,过松和过紧都会导致房地产价格下降,这个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要踩到平衡点上,要踩的非常准,这也是为什么房地产调控这么难的一个原因。所以不要太着急,老百姓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考虑到经济情况和经济背后的逻辑因素。

中国网:说到明年的房价问题,在12月8日,中国房地产协会的副会长朱中一在参加社科院的《住房绿皮书》发布会时说,对于明年的房价问题,他也不能预测,因为现在预测明年的房价就好比我们今天预测明天的天气一样,一样的困难。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您对于明年的房价走势持什么样的观点?

马岩:应该说非常准确的预测一个事物,因为它是未知的,说它涨多少和降多少非常的困难,但是我们可以从大的宏观方面和大的形势剖析一下它的情况。

(分题3:明年房价会回落,再上涨可能行政干预)

我们先看一下全球的宏观经济形势,2010年全球的增长预期比年初的时候大的多,但是2011全球的经济增长就会减速,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从我们国家的情况看,今年应该是10.1%左右,明年会回落一点,9.1%,这是最新的预测结果。在这个里面,一个是全球因素的影响,另外一个是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就是用一定速度的放慢来换得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作为房地产投资来讲,它属于整体投资一块,在这个大环境下它不可能不回落,从这个层面讲它一定会回落。在这个情况下,明年房地产投资大幅度增长不太可能,这是从技术层面讲。再一个从政策层面,刚才讲了“国十条”,还有一系列的调控政策,这是积极的、长期的调控。另外要看两个方面的文件,一是“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里面谈到这个问题,十二五规划里面有一个关于城镇住房建设的计划,这里面都有一个长期的、积极的部署。另外一个是根本性的东西,要解决住房的价格问题,就是加大住房供给,包括廉租房建设、保障房和经济适用房以及旧房改造。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保障房和廉租房,今年计划是580万套,370万套已经完成了。明年的计划是1000万套,这个力度就非常大了。而且这个力度会随着在十二五期间逐年加大,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要把房价降下来,还不至于冲击商品住房的市场,就是加大供给。这是从政策角度讲,这也是一个积极的调控。我们刚才部分的讲到,如果真的出现了房地产市场继续上涨的情况,我做一个断言,不排除行政限价的命令出台,就是不能让房地产这么狂妄地涨了,必须要直接的行政干预,不是不可能,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综合这几个方面讲,明年房地产总体价格走势会保持在这么一个幅度之内,不回大涨。大落不是说不行,可以,那么要保障国民经济增长不受到这个影响,如果说落的幅度很大,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新的行业和产业来填补房地产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在这个情况下,我认为大幅度回落是可以的,如果没有找到一个新兴产业是绝对不可以的。这是我的看法。

经济热词:物价上涨

中国网:这是您对明年的房价的预测。我们为大家准备的第二个经济热词“物价上涨”,今年以来“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姜你军”等等,让我们大家真的饱了耳福,这里面除了有谐音的关系之外,能够让其快速广泛的流传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物价上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马岩先生,您认为为什么今年会出现连续的物价上涨的情况?

马岩:您刚才说的这几个也是今年的真实反应,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创造了这么多的耳熟能详的词汇让我们大家记住。针对农产品的涨价行为,我想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从农产品总量看,它的价格上涨不具备这种基础,因为我们的农产品不是短缺的,这个问题可能出现在三个方面,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有三个性,计划性、信息化性、流动性。这三个方面的建设现在有一些缺陷和问题。

1,计划性。我们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原来有一个粮食的机构,就是全国调配,这个时候不会出现结构不平衡。现在变了,市场经济以后,我们以种大蒜为例,比如说今年大蒜价格上涨,大家就一窝蜂的种这个产品。就是全国的计划性没有,完全的受价格趋势,没有区域之间的调配,区域之间的不平衡非常严重,导致一些地方的菜烂在地里,卖不出去,另外一个地方价格很高,需求很大。这是在地里面的计划性不够。

2,信息化不够。刚才我们说道了这个问题,就是说信息部畅通,各自为政,在全国缺少信息化的平台。因为我国很大,不同地区在种植农作物方面有不同的特点,这样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保证全国结构性的平衡是非常必要,这个方面做的不好,但是现在正在改进。

3,流通性不好。农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出了问题,比如说在运输过程中层层的收费政策,从地上到地头的时候,或者到集市,没有多远,但是价格翻倍了。流通体制的建设和流通费用的缩减做的不够。并且流通过程中,有很多批发商或者是投机商在这个里面加价很大,这也是流通体制方面的问题。从农业本身来讲存在这三个问题。

二、农产品涨价有一个特点,农产品这个东西是对供求价格弹性非常小,就是我们生活需要它。另外它的敏感系数很大,它的价格稍微有波动,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影响,并且它在整个产业的低端,包括它对工业的冲击也是有的。还有一个农产品自身的特点是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很大,不确定因素很大,就是看天吃饭。这两点也是农产品自身的特点,造成了它容易价格波动。

三、我们从更广的范围看,农产品现在不仅仅是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农产品了,它已经具有了一定金融的性质,尤其是现代金融发展起来以后,它和金融资本相结合。最开始是我们期货市场的建立,就是要平抑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发展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金融市场和农产品的结合不但没有很好的平抑,反而在经济波动的时候,对农产品的价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人为的因素很大,把它当作了投资的工具。

四、我们从战略的角度看。我想到一句话,基辛格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就是说从各个国家战略高度讲,农产品、石油、货币,包括石油战争和货币战争都是对资源的争夺,各国的粮食储备和粮食安全政策也非常的重视,包括粮农组织每年对粮食的关注和预测,从世界范围讲粮食是不够的,在这个情况下,从战略的角度讲,也是从国际层面上造成了对粮食价格波动比较重要的因素。

我想从这四个方面,是农产品涨价的,既有国内,也有国外的因素,造成了我国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中国网:现在有这样的观点,目前我国的资金流动性过剩,在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下,很多资金只能通过其他的途径寻找出路,就好比是“按下了葫芦,漂起了瓢”。明年可能楼价继续上涨,要不然就会出现类似今年这种其它商品大幅度上涨得现象,您觉得这种说法是不是科学?

(分题4:流动性过剩该怎么应对?)

马岩: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这说到了资本本性和资本属性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一句经典的话说,如果说资本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于挺于走险;如果资本有百分之二百的利润,它就敢于藐视法律;如果能够达到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可以践踏世界的一切。它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资本的本性。

作为我国来讲,过剩的资本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因为追逐利润是资本的最大特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这样一个思路,虽然它的本性是这样,如果说房地产市场都能控制的住,这个问题也是好解决的。这里面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想法,我们可以这样看,衣食住行,“衣”,我们现在不是很需要,大家每人都有衣服;“食”,农产品;“住”是房价;“行”,车不成问题,但是油价成了问题。我们现在把这四个方面,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方面控制住,其他的比如说艺术品、字画等东西投资没有问题,这些东西不会对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很大作用,也不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产生影响。在这个前提下,它投资这个东西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这是属于另外一个层次的东西。

房价和农产品价格,这也是今年表现最抢眼的两个东西,房价出台了国十条,农产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就是要把这两个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价格控制住,让整个经济增长有质量,有效益。只要这两个控制住了,我想对于国内资本的疏导就是最大的成功。

经济热词:“通胀压力”

中国网:您刚才说到消费问题,说到CPI问题,我们今天为大家准备的第三个经济热词就是“通胀压力”。一直以来我国把CPI的容忍度控制在3%左右,但是今年以来我国一直受到了通胀压力带来的困扰,10月份CPI同比上涨4.4%,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面对如此高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我们会有哪些办法?CPI为什么会一直的持续上涨?

马岩: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但是综合起来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说的深一些,从两个理论角度出发,比如说从有效需求的角度讲,从凯恩斯角度讲,我们的农产品是不是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或者是有效需求过剩的问题。其实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粮食是年年增产的,今年的夏粮增产是10928亿斤,连续7年粮食保持增加,连续4年粮食产量增长超过1万亿斤,农业部最新公布的数据说,蔬菜的面积也在增加。就是从总量上不存在问题。说到结构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去平抑它,今年主要就是结构性上涨和短期性上涨。这是从需求角度看,从实体的角度看。

第二,从货币的角度看,我们还是看两个指标,一个是M1、M2,还有一个是信贷量,10月份最新数据M1、M2的增长量非别是22.1和19.5,继续在攀高。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M2的货币增长量,这个增量实际上,按照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看,应该是控制在17%左右,现在是19.1%,并且连续两、三个月都是19.1%,这显然是货币冲击造成的。

从信贷看,11月份的数据是5640亿,全年的目标是7.5万亿,现在的存量已经达到了7.46万亿,还剩下一个12月份,达到7.5万亿的目标不到500亿了,显然今年7.5万亿的目标肯定是突破了。从这两个指标上,都突破了我国经济增长货币需求的大的范围,一定会造成价格上涨,因为货币一下子就上去了。第三,从国内的资本流动看。资本流动有两块,第一是民间资本。虽然我们出台了新36条,但是大量的民间资本没有找到非常好的出路去投资和正确的出口,那么就一定会炒作国内比较热门的、价格比较高的东西,这是国内的游资。说到国外的游资有三个因素,第一是利差,昨天我们又提了利率,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对于外部热钱吸引的力度,这是一个方面。再一个是人民币升值,今年人民币升值以后,在整个增长过程中,明年可能还有3%左右的人民币升值,这也是吸引了大量热钱。还有一个是从正常的渠道进来的,也就是贸易顺差。这是从资金的角度看。

第四,从典型意义上和传统意义上的贸易角度看。我们经常说得输入性通货膨胀,就是典型的贸易层次。

第五,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总理说过:通胀并不是很重要,也不是特别的可怕,通胀预期最可怕。因为在这样情况下,老百姓会认为今年价格上涨,明年还会上涨,这对老百姓的行为产生了一种激励,就是尽量的抢购,和提早的把以后需要支付的提前支付,这从老百姓的需求上会放大一个虚假的需求,把未来得需求放在了现在,这是人为的价格上涨,所以说管理好通胀预期比管理好通胀更重要。

刚才说的这几个方面都是短期因素。

第六的方面,从长期看。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不断持续的,我们的人口红利在慢慢的消化,劳动用工的成本在不断上升。包括近期的劳动业产业结构的转移,比如说最新的一个调查数据说,我们现在80后的农民工已经占到了将近所有农民工的60%左右,他们的心态完全不一样,他们对成本和生活要求非常高。还有一个情况,前天我看到一个报告,说农民荒提前了,技术水平比较好,手艺比较高的农民工的月薪达到了9000元。

马岩:从这个角度看,农民工的成本在上升,从长期看对我国的价格上涨从成本角度有一个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这个过程比其他的短期因素更长期、更持久,需要积极的应对才是解决未来价格上涨的重要渠道和手段。

(分题5:涨工资应对通胀是否可行?)

中国网:要想解决物价上涨的原因,老百姓最直接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增加工资。这种想法也是呼之欲出,人们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您觉得提高老百姓的工资能不能有效的解决这种通货膨胀?

马岩:提高工资的做法很久以前已经提出了,我们可以仔细的剖析一下,给大家一个由浅如深的认识。实际上调工资的本质是在国民收入的三块里面,国家拿一块,企业拿一块,居民拿一块。工资居民想多拿一些,这不是在存量当中增加,而是在当年的GDP的增量上重新进行财富的分配。等于说从增量里面减少政府和企业的一块,让老百姓的一块增加,这是国民收入的分配的过程。

第二,普遍的工资增加没有意义,要进行差异化的工资增加。每个人都涨100元没有意义,这等于是变相的推动了物价上涨。比如说加大对农民工和最低保人群的补贴,这是给他们增加这一块。还有今年是全国30个省都已经提高了最低工资的标准,给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的水平,这些都在积极的实施,也在进行差异化的工资调位方法。

第三,差异化差异到什么程度,补贴给最低人群是对的,但是补贴给最低收入人群一部分是抵消了通货膨胀的损失,另外一个部分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这部分不太多。增加中等收入人群的工资水平,因为我们涨工资不仅仅是抵消通胀,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是改革我们分配体制的问题,加大我们国内经济转型的过程,加大消费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到中间收入群体,让他们的工资快速增长,因为他们有这个基础,他们得到了实惠以后会加大消费,他们的消费清倾向也很大。所以说单纯的涨工资不是目的,通过涨工资来抑制通胀,还有调整结构,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应该发挥这样一个效果。

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第四个问题,就是在整个涨工资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配套的改革,就是医疗和教育的改革,因为这两块是老百姓比较大的后顾之忧。这两块建设好了以后,我们给他涨100,他就会花100块,如果说有了后顾之忧以后,他有的100就会存在银行,没有消费。这样改革就没有意义,所以说配套的改革一定要跟上。从第五个方面,工资上涨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阶层人群的利益问题。比如说两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农民工和大学生,这几年三农政策非常好,农民工的起薪增长非常快,从大学生的就业起薪看,这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起薪没有涨,这一点需要平衡。

从目前看,在涨工资问题上,要重新进行分配,改善消费结构,我想这个政策应该积极的去实施,这是一石二鸟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也是到了该施行的时机。现在是非常好的时机,在转型的时机上会促进十二五规划的建设,我是赞成和支持这个观点的。

中国网:您认为我们现在在应对通胀方面采取行政干预是不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马岩:从理论上讲,行政干预是必要的,因为市场本身是有缺陷的,我们最开始认为的市场缺陷是市场失灵,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主要是指公共产品的失灵,因为公共产品没有利益,没有收入没有人愿意做,就只能政府做。现在有一个新的衍生的问题,就是企业对于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是消费者对于效应最大化的追求是没有止境,它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同样会造成市场失灵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去干预。

从现实的角度看,从全球的角度看,各个国家都在干预。现实有三个类型,以美国和欧洲主导的完全倡导自由主义经济的国家,政府干预相对比较少。还有就是以日本,日本政府干预较多的国家,市场是在政府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第三种是完全由政府主导,相当于计划经济。现在还仅存的北朝鲜的计划经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里面无论是什么样的国家,都会通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和情况会进行政策的转换,比如说私有化和国有化的过程,在法国和俄罗斯,还有南美的国家就反复的实行,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一会儿是国有化,一会儿是私有化,目的就是为了经济增长。

中国网:感谢您今天来到中国网,对2010年大家热切讨论的经济热点问题作出了分析和总结。也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豫ICP备10204745号
Copyright 2011, 版权所有 www.zysdw.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