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日报中原视点编辑部主办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人员查询
中原视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原视点网 >> 焦点 >> 视点访谈 >> 正文

熊丙奇谈“复旦投毒案:知识与德性的错位”

2013-4-19 11:35:56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做客强国论坛

  【熊丙奇】: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关注学生的人格、生命、生活、心理教育,才能让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文化

  [网友不关注]:复旦投毒案出现在研究生寝室,这让我们深感震惊,请问嘉宾,对于当代大学生、研究生等知识含量储备较高的人群来说,如何衡量知识与德性之间的关系?

  【熊丙奇】:我和这位网友一样,对这件事情感到非常的震惊,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们可能用一个学生的权利、知识来代替所有对他其他方面的评价,认为一个人只要高学历,就是高素质人才,包括我们现在在评价一个学生的时候也是采取这样简单的标准。实际上我们要注意,其实一个人的学历是代表他学习经历,反映了他知识教育一方面的成果。而无法反映出他的人格、身心,而人格的教育、身心的教育、心理的教育,这些教育才是对一个人起到更大作用的教育。如果说我们只关注一个人的学历,关注一个人的知识,最后结果可能就是他有知识、没有文化,或者我们说有知识没有教养,而这种情况,现在一次又一次地这样一些校园极端案件里都体现出来了。因此,一定要让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者社会教育对此引起重视,就是除了和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以外,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个学生的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心理教育。只有真正重视这些教育,才能让一个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文化,而不是说他有才无德,如果只有才而无德,这可能会才能一个害才,对他的知识成为迫害者的一个工具。

  [网友maomaopi]:关于复旦投毒案一个微博,一天之内转载近6万次,大家为什么如此关注这个案件?您对此次案件有何解读?

  【熊丙奇】:我觉得对于一所大学高材生发生这样令人震惊的事件,肯定会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的。当然,这起事件引起关注它还有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说,第一,是复旦大学的医学学生,而且是研究生,因为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之下,在全球环境之下,对于名校的高学历的学生,它的犯罪都很关注,这是一方面。我们要注意的,对这些案件,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应该高度关注,然后反思它背后的原因,这是第一。第二,它跟采取的作案手法是有关系的。因为像同寝室的投毒是非常令人震惊和非常可怕的,因为我们知道,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之下,应该说,虽然我们现在觉得大学的学生寝室的关系并不怎么和谐,但是走到投毒这一步是令人震惊的,而且医学生投毒,对毒品的毒性是非常了解的,他能够向同寝室同学下毒手,反映出对生命的冷漠,也是让人震惊的。第三,大家从这个事情上有不同的解读,有些人对同学的惋惜,有的对这样的事情感到很悲痛,有的从教育的角度、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因此这个事件引起人们的关注也不奇怪了。

  采取合理、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网友纸醉金弥]:投毒事件凸显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知道,我们从初中到高中就开始接受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大学也有心理辅导的社团等等,高校事故频发是否反映了许多心理健康课程只是形式化的存在呢?请嘉宾谈谈如何使心理健康课发挥实际作用。

  【熊丙奇】: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现在有不少的中小学和大学并没有认真地开设心理咨询课,有的心理课仅仅只是一个摆设,或者是一个形式。比如说有的学校开展心理课是一两次大型的讲座,这显然无法起到一个好的效果。再一个就是针对学校群体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有心理咨询的机构,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与学生进行咨询救助。但实际上,有不少的学校还没有这样的机构,即便有了这样的机构,它的专职人员也非常的少。因此,无法去面对更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其次,现在我们在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往往是知识化、积累化,也许我们让学生背一些概念,知道一些知识,却没有真正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懂得用这些知识来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这种教育实际上在整体教育中非常的普遍。不管与中高考相关的所谓核心科目教育是如此,我们其他的教育,包括心理教育、人格教育、道德教育,这些都是知识化的,都是让学生记住知识点,记住一些要点,这样的教育显然是无法内化成一个学生的素养。举个例子,我们一个学生进行法律教育,我们可能会让学生背住一些法律条款,没有培养他用法律的意识,这是一个大的问题。我们现在在关注极端案件的时候,要反思我们现在是否真正重视的心理教育,是否采取了合理的方式、科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是很关键的。如果一方面我们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其次采取应付的态度或者用知识化、积累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我们可能很难让这样的教育真正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网友草莓berry]:调查表明,近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存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最为突出的四大“心病”,您如何看待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校方该如何做?一个学生的心理教育对其自身发展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熊丙奇】:我觉得这几年我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心理服务的工作人员,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所有这些研究都表明我国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比较严重的。针对这样的现象,如果一个学校,它是以育人为本,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他们会想办法来对学生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说开设相应的心理咨询的课,普及心理的一些知识,同时完善学校的心理服务机构,及时了解掌握学生一些心理的问题,给他们进行相应的救助。但实际上我们发现即便我们已经了解这个问题有多么严重,但相应的教育却在学校里面没有推行,这恰恰又成为现在大学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都反映,现在的大学存在着教育方面的空心化的问题、功利化的问题,在985高校、211高校,这些学校更加强调教师的学术研究,用论文、课题、经费来考察评价一个教师,因此把教师的精力都用在做学术研究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我们可以注意到,有些本科的教育里面看不到教授,一些研究生长期看不见导师,或者被导师当做打工仔,正常教育无法开展,更谈不上什么心理教育了,要让学校真正重视学生的人才培养,把它真正作为核心来推进。除了985、211学校以外,我们可以看到一般的院校由于经费的紧张,在师资的配备、课程的设置等方面更为压缩了。因此心理教育缺失的背后是整体我国对人才培养的一个大的问题。只有真正让学校回归到教育本位,重视人才培养,它才可能重视怎样培养健康人格、健康身心的学生来设置课程,开设教育教学。如果问题不解决的话,我们可能发现每次事件发生之后,我们认为教育很重要,但是过了之后,又会回到常态,最终问题复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我们应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从而减少极端个案的发生

  [网友你不可笑我可笑]:许多学生考大学毕业就为了找到好工作,目的性、功利性非常强,很多美好的憧憬都被残酷的现实所代替,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压抑、恐惧心理,请问嘉宾,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熊丙奇】:一直以来我们讲读书实际上有两重功能,一个功能是功利功能,一个是非功利功能,功利的功能是学生通过读书,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以外找到更好的工作,改善自己的所谓。所谓非公里的价值,通过读书,完善自我,然后实现自我价值,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从我国在过去十多年的教育实践可以看到,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们现在似乎都指向功利的功能,非功利的价值渐渐淡薄,具体表现在中小学阶段,我们很多学校追求的是飞速,追求的是升学的目标,甚至有一种说法,升学有用,读书无用,有用有升学的东西是有价值的,只要跟升学没有关系的都认为是没有价值的,看到我们学校教育理念,以中高考考的科目就重视,中靠考不考的就被边缘,被学校所漠视。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目标也是为了就业或者考研、出国,有新目标的学生可能稍微过得充实一点,没有新目标的人可能变得混日子,感觉整个大学生活非常的迷茫,目标缺失,这跟大学整体的功利化是有关系的。我们从目前来看,大学办学是对行政的考核指标负责,教师围绕一系列考核指标转,学生培养也是为了一些现实的功利的指标,比如说就业率、考研率,优秀博士生论文等等标准来展示人才培养成果,而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去关注这个学生的发展,甚至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也都是偏向于实用的,在就业中有用处的。而所谓的那些在就业中没有派上用处的课程都认为是用处不大的课程,老师不太教,学生也不欢迎,这样的话,整个教育会陷入严重的功利化氛围当中,结果就是我们该得到的教育没有得到,可能我们有了知识、有了技能,但是在德性修养和身心健康方面有严重的缺失。而这些问题就会导致出现让我们非常震惊的一些事件。实际上认真分析的话,我们以为这些学生可能是高素质的,不会有一些问题,但是分析他们所得的教育,偶然的背后有某种必然。

  [网友浮蓝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国外高校同样会发生枪袭案。犯罪行为并不会分国界、地区,中国教育虽有问题,但投毒案只是个案,并不能说明这一问题。但是最近高校伤害案频发,比如南京航空航空大学金城学院一名学生被同学捅死,以及南昌航空大学发现学生腐烂尸体,对于这些接二连三的伤人事件,我们又应作何理解?

  【熊丙奇】: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到,在任何教育环境、任何社会环境之下,都有极端的个案,这是不可能杜绝的,或者说完全让极端个案消除的。但是,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它都会从极端的个案里面进行反思,找到极端个案背后应该解决的一些问题,比如极端个案的背后反映出学校教育的一些缺失或者家庭教育的不够,或者社会环境对学生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因为只有从极端个案里面反思,可能产生极端个案的一些因素,然后想办法去弥补这些因素,才有可能减少极端个案的发生。因此,我觉得我们在分析极端个案的时候要注意,要注意两个倾向,一个倾向是不应该对极端个案过度放大,由这个极端个案马上接着谈现在的大学生,不一样,标签化,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有的说某个学校出这个问题,就说这个学校不行了,这个学校怎么怎么样,导致校与校之间发生口水战,这更是不应该的。第二个问题,这是些极端个案,针对我国的情况来看,现在不管是投毒案也好,或者学生致死案也好,都是个案,实际上我们要通过这些个案来反思我们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和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尽量改变一些问题,解决明显的已经出现的一些疏漏,这样就有可能尽量减少这些个案极端事件的发生。

  [网友独钓寒江泪]:继投毒案发生后,江苏沙洲职业工学院学生刺伤学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一名学生被刺死,大学校园最近是怎么了?为什么校园伤人事件频发?

  【熊丙奇】:可能是网友刚好关注这个事件,有复旦投毒案件和其他案件的关注,我们可以注意到,在上个月再前面一点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校园斗殴事件或者斗殴致死事件,实际上不是一次二次,而是接连不断地发生。目前整个校园,学生发生冲突以后往往喜欢用武力和暴力解决问题,反映出学生的生命教育的缺陷。实际上,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尊严的意识、尊重他人的人格、保护自我这方面的教育是比较缺乏的,因此遇到矛盾的时候,学生可能就会采取非常过激的手段来进行处理,甚至根本就没有想到过面对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这也是我们现在教育中要值得反思的。具体到生命教育这方面,现在也跟我们心理教育一样,存在着学校不太重视,在教育过程中也是形式化这样一些问题。还有的就是我们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方式,也就是说,鼓励学生,引导学生重视生命的,反而是漠视生命的,比如有些学校出台不适宜的校规,比如男女同学在一起谈话要多人在场,如果在一米之内就视为什么什么,这完全不尊重个体的尊严,这种校规之下,怎么让学生有生命的意识。再一个,这几年我们一直在中小学里面有一些冷暴力事件,冷暴力事件是老师变相体罚学生,不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学生人格尊严不重视,怎么谈得上生命尊严,真正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实际上我们要从教育管理的制度、教育教学的内容、教育教学的方法,学生和老师交流中要全部改变思想,简单来讲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的健康发展。让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让他们成为基础人,他连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做不到,怎么在这个基础上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呢。

  [网友liudaniu]:投毒事件的发生,实验室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问题不得不另我们咂舌,如果该校有严格的试剂管理制度,那么这样的悲剧也许不会发生,请问嘉宾,对于此次事件的化学药品疏漏的管理问题您是如何看待的?

  【熊丙奇】:首先,对于这起案件的毒品从何而来,现在还没有定论。因此,我们不能够简单地就去推论它来自于什么地方,有了定论之后才能进行分析,这是一个方面。其次,如果化学品是来自于学校的实验室,这里面就需要学校去反思,去检讨有关的实验用品的管理规定。如果管理规定存在疏漏的话,应该采取措施来进行弥补。同时,如果以前有规定,但是没有执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假设我们没有把完备的管理措施建立起来,就有可能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三,假设不是从实验室出来的,而是从网上购买的,我们要让国家的有关监管部门也要去反思,我们有关的有毒的一些化学品,它的交易、购买是不是要进行严格的监管,是不是随意的可以在网上购买。因为这些剧毒的化学品在市场上自由交易,也会产生很大的社会的安全隐患。因此,我觉得还是要基于警方的深入调查,然后根据这个调查结果来分析具体的一些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寻求相应的对策。

  [网友liudaniu]:投毒事件的发生,实验室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问题不得不另我们咂舌,如果该校有严格的试剂管理制度,那么这样的悲剧也许不会发生,请问嘉宾,对于此次事件的化学药品疏漏的管理问题您是如何看待的?首先,对于这起案件的毒品从何而来,现在还没有定论。因此,我们不能够简单地就去推论它来自于什么地方,有了定论之后才能进行分析,这是一个方面。其次,如果化学品是来自于学校的实验室,这里面就需要学校去反思,去检讨有关的实验用品的管理规定。如果管理规定存在疏漏的话,应该采取措施来进行弥补。同时,如果以前有规定,但是没有执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假设我们没有把完备的管理措施建立起来,就有可能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三,假设不是从实验室出来的,而是从网上购买的,我们要让国家的有关监管部门也要去反思,我们有关的有毒的一些化学品,它的交易、购买是不是要进行严格的监管,是不是随意的可以在网上购买。因为这些剧毒的化学品在市场上自由交易,也会产生很大的社会的安全隐患。因此,我觉得还是要基于警方的深入调查,然后根据这个调查结果来分析具体的一些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寻求相应的对策。

我们要与同学平等、宽容相处,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

  [网友liudaniu]:此次事件无论如何定性,一定避免不了是由于寝室同学关系处理不良而产生矛盾导致的,现如今,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令人堪忧,对处理同学关系这个问题,您有什么好的意见或者建议?

  【熊丙奇】:我觉得从总体上来看,我们现在人际关系的紧张,在学生中是具有很大程度存在的。导致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没有比较好的方法来陷入人际关系的一个根本原因,是跟他们所接触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是有关系的。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和学生,家长应该关注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尤其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改变包办代替一切的家教思维,应该把学生作为是未成年的社会公民对待,应该建立起平等沟通的关系,而不能够在家庭里面帮助他们包办代替他们的家务,包办代替他们的学习安排,包办代替他们未来的生活规划,这样实际上导致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很欠缺;再一个,有的家庭把孩子当成中心,除了对学习提出要求以外,其他方面都无条件满足,这样导致学生以空心主义,无法与周围进行友好的相处,也很难去关注到其他同学的优点,为他人的优点喝彩,这是一个大的方面,要去解决这个问题。对于现在学校里面以及生活在校园里面的,生活在集体里面的学生来讲,我觉得同学们一定要改变在家庭里面和父母的关系,要重新定位好自己在这个学校里面的角色,也就是在寝室里面,他就是一个寝室的成员,是集体的成员,他应该和其他的同学是平等的。不管是来自贫困的家庭还是来自富裕的家庭,富人就有高人一等感觉,对穷人有另眼相看的感觉,大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以这样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关系是错误的。在同学生活关系中关键是要做到包容和宽容,我们现在有很多调查反映,很多学生之所以不适应校园里的集体生活,最关键的就是无法容忍周围同学的某些生活习惯,还有他学习的习惯。觉得这些同学看不惯,看不惯就会产生矛盾,产生矛盾以后,觉得自己不适应他,同时导致关系非常的紧张。每个人有有他的优点,都有他的缺点,对优点来为他进行喝彩,对于缺点和不足,我们应该包容。要有一个平等沟通的姿态,及时指出来,尽量让同学们改变一些陋习,可能同学有一些不好的习惯,袜子乱扔,吃完饭以后碗也不洗,寝室本身是一个共同生活的空间变为个体生活的空间,在集体生活下,就要改变自己在个体生活时候的一些不良的习惯,要尊重别人的一些感受。只有这样,才会协调大家之间的一些矛盾。第三,当我们发现这个人际关系紧张的时候,而出现了一些负面的情绪,比如我想发火,想骂人,甚至学生觉得有一种妒嫉他人情绪的时候,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健康的心理,因为健康的心理,一个是虐待自己,一个是虐待他人,如果这个行为不能容忍,看不惯,要进行一个心理方面的治疗或者进行心理学的疏散,这样有效避免在一些事情上往极端方向发展。还有一个,如果实在在寝室里面无法生存下去,不妨向老师提出来,换一个宿舍,换一个环境,这样的话,这些会得到老师的支持和同意。总之,我们要有一个跟同学平等相处、宽容相处,及时发现我们人际关系的矛盾,去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这些矛盾的措施,才能把寝室关系变得和谐,而不感觉到非常紧张。如果寝室关系很紧张,也会影响我们整体的学习和身心的发展。

  针对教育歧视问题,更重要的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动问责制

  [网友liudaniu]:日前教育部通知,凡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严禁发布含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请问嘉宾,政府出台此项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熊丙奇】:这样一个政策和今天的事故是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从大的方面来看的话,这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政策上的调整,或者是真正涉及到健康的发展空间的一个做法。但是,教育部现在所出台的三条禁令,是希望学校能够做到就业的公平,反对教育的歧视,现在能不能做到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因为我国的就业公平、就业促进法早就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有任何的歧视,但是实际上虽然有就业促进法,但是学业歧视、学校歧视、户籍歧视也在不断发生。不只是这三条禁令,即使做到了,表面上不歧视,实际上还歧视。有些学校招聘学生的时候并没有说我要限定985、211,而是所有人都来应聘。实际上在具体招聘过程中,包括筛选材料和面试当中,就会看这个学生是985、211,执行的是非985不入、非211不入不成文的规定,这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针对目前存在的歧视要启动问责,如果一个学校真的有这样的行为,就应该卡住,而不是把规定当成一纸空文。第二个要注意的是我国现在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实际上助长了这种歧视,包括在教育、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歧视性政策。具体来讲,比如说我们现在有985工程、211工程,政府部门说通过这样的计划来建设一流大学,提高办学质量。但实际上这样的计划,恰恰把学校分门别类,把学校搞为三六九等,985高人一等,211其次,再后面是一般本科。这样的计划,没有真正地让学校公平竞争,反而激发学校的高低。第二,我们学校里面有行政级别,有学校副部级,有的学校是正厅级。在社会舆论认识中通过级别把学校又分出高低来。再一个在招生过程中,我们现在有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这样的,由于计划,人为地设置级别,人为地设置层次,把我们教育分成各种层次,结果是把严格的身份教育、等级教育。在身份教育和等级教育,人才观念已经发生严重的变化。基础教育追求的是985高校、一本院校强调一本率、名校率,名校信息。在整体办学中,我们认为只要上了好大学的,考入高分和优秀人才,而忽视其他方面的人的素质的培养,比如今天谈的话题,高学历的人,就是高素质的,后面人格教育、品格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就业的制度和教育的管理制度是相对接的,来985、211的学生认为就是好的学生,这样的管理制度实际上让我们整个社会处于焦虑之中,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但是大家整体的高考竞争非常的激烈,因为我们的名校占比比较低,这样的发展教育,不要说学生出路很难,其实我们的教育也没有出路。教育部如果真正要推进学校不要去有就业歧视,而且应该率先消除掉在教育的管理、学校管理中存在一系列导致学校不平等竞争这样一些制度。只有消除这样一些基本的制度,然后才能够创造教育的公平、创造学校之间的自由、公平的竞争,也给我们每个学生多元的发展空间、个性的发展空间,让学习真正多元选择,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我们现在缺失的教育能够同时步入上,我们现在的教育的问题也能够得到解决。

  【熊丙奇】:各位网友,非常感谢各位的参与,关注学生的健康,也就是关注整个社会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千万不要认为只有知识教育,而应该真正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教育应该围绕着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过程中,除了学校教育,还应该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每一个人其实都责无旁贷。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豫ICP备10204745号
Copyright 2011, 版权所有 www.zysdw.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