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日报中原视点编辑部主办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人员查询
中原视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原视点网 >> 焦点 >> 视点访谈 >> 正文

社科院王春光谈《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2013-5-31 11:19:30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春光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王春光】:大家好。对不起,晚到了。希望后面和大家有一个深入的交流。

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是造成用工荒的主要原因

  [网友黑椒牛柳]: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农民工的数量逐年增长,而不少企业仍面临用工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王春光】:用工荒问题造成的因素是比较多的。第一个因素可能是劳动力结构的问题,一方面,企业所需要的熟练劳动力比较短缺,另一方面,非熟练劳动力找工作比较难,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第二个结构性问题是年龄问题,许多企业偏好雇佣年轻的劳动力,对年纪大的劳动力不是很重视。第三个是现在的劳动力代际更替的问题。新生代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对工作的要求比第一代更高,他们更追求体面的、轻松的、收入高的工作,有不少企业在劳动条件方面难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第四个是中小企业用工难问题。中小企业存在着劳动条件差,不足以吸引年轻的农村劳动力。第五个因素是现在劳动力开始地域性转移,不少跨地区远程流动的劳动力在减少,对东南沿海地区雇佣劳动力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最后一个因素是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在增大,也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了部分农村劳动力,减少了他们外出的数量。

  [网友团团绿]: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加473万人。随着大批农民工的流出,大量农村空心化。农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成了中国特有的社会群体。造成这种问题的历史原因是什么?这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

  【王春光】: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的增加,直接原因当然是中青年劳动力外出。间接原因是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到城市社会和流入地社会,所以,他们外出打工无法让全家人跟着他们迁徙,特别是老人。儿童可能没法跟着父母迁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问题,流动儿童在流入地没法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另一方面,有些流动儿童属于计划外的,所以,不少父母不愿带他们外出,因为计划外生育的孩子在流入地基本上没有资格享受教育机会。再一个是老人不能迁徙,和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老人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他们更愿意在农村生活,而且他们因为不可能享受良好的养老条件,所以,他们大部分人还得靠自己劳动来维持他们的晚年生活。在农村,他们可以参加劳动,增加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收入,对维持他们的养老具有重要的价值。

  留守儿童自身面临的社会问题是家庭教育缺位,和父母的关系淡化,在社会交往中存在着自卑的问题。由留守儿童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是,增加农村老人的生活负担。其次,增加农村教育的难度。第三个方面就是使农村与儿童有关的社会安全问题增加。留守空巢老人自身面临的问题就是养老的困境。其中,感情孤独、寂寞,特别是高龄老人的照顾成为农村的难题,农村老人的自杀、孤独死亡现象增加。再一个就是老人的社会地位下降。

难以享受公平的义务教育导致流动儿童对教育的态度较消极

  [网友雨朦胧]:举家外出农民工3375万人,增加96万人,增长2.9%。举家外出的农民工最关注的是子女的教育问题,目前这些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如何?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政府出台了哪些相关政策?

  【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子女进城后首先面临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事情,现在国家出台了“二为主”政策,以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二为主”是,以流入地为主,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解决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目前流动儿童在流入地已经开始进入公办学校,但是各地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地方解决好一些,有的地方问题很严重。总体来讲,这个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存在着还有不少流动儿童在打工子弟上学,还有一部分流动儿童虽然进入了公办学校,但是他们在公办学校所享受的教育资源还是比较差,有的被独立编排为班级,有的被安排在流入地比较差的学校,能进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的父母的经济条件一般都是偏好,那些父母经济条件差、属于中下的状况的孩子,进入公办学校的可能性比较低。更关键的是,由于流动儿童享受不到公平的义务教育,他们对教育的态度比较消极,在学校,他们并没有看重教育能够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所以,造成不少流动儿童消极学习,逃课现象比较严重,对他们未来会带来很多隐患。

  [网友奔跑的蚊子]:根据报告数据,农民工中受雇人员的增长快于自营人员的增长,自营比重继续下降。为何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意愿下降?在自营过程中他们常遇到哪些困难?对于自主创业的农民工,国家是否有相关政策进行扶持?

  【王春光】:最近这几年个体工商户、小型、微型企业创业经营的外部经济条件和政策条件并不很好,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尤其是国家在金融、财政、管理上,并没有强有力地支持他们的经营和创业。甚至在一些地方,一些管理部门增加了对这些部门的收费。还有的地方为了亮化工程、为了文明城市创建,在不断地清理这些个体工商户,其中外来人口的自营行为受到冲击更大。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型企业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流动人口从事个体工商微小企业经营的生存空间,比如沃尔玛、家乐福,还有国内一些大型的百货服务企业,在不断地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个体工商户在相关领域的经营机会。国家对自主创业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小额信用贷款,还有行业补贴、创业培训等等政策。这些政策主要面向户籍人口,不少在流动中创业的流动人口很难获得相应的补贴和政策优惠。但是如果他们回乡创业,可以得到这些政策的支持。问题在于,回乡创业的市场机会并不多。

  [网友舞动的微风]: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2290元,比上年提高241元,增长11.8%,但增加额比上年同期减少118元,增幅回落9.4个百分点。月均收入2290元在城市里算是何种收入水平?随着物价上涨,农民工工资的增幅却出现回落,这是为什么?

  【王春光】: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下降和整个经济环境有关系,虽然我们国家这几年经济出现缓慢地复苏,但是,国际经济环境相当严峻,国内内需疲软依旧,所以,不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外出农民工收入的增长。

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应通过提升农民工的劳动技能来解决

  [网友伊甸之东]:从年龄段看,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由2008年的70%下降到2012年的59.3%,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4岁上升到37.3岁。如何解释农民工年龄结构的变化?年轻农民工的比重下降会给城市建设和发展造成哪些影响?

  【王春光】: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个是随着2007年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凸显,有些企业开始改变在用工年龄上的态度,愿意招用年龄偏大的一些劳动力。另一方面,一些行业很难招到年轻的劳动力,比如建筑行业,不少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在建筑行业打工,因为建筑行业太辛苦,不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需求,所以,建筑行业的劳动力年龄偏大,甚至出现60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在建筑行业打工。再一个原因是,农村生活成本在增加,农业生产的收入更不足以支持农村的生活,所以,不少年纪偏大的劳动力重新外出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

  年轻农民工比重下降使城市认识到他们不能仅仅依靠年轻劳动力,而应该改变对劳动力的态度,使那些进城的劳动力能够长期稳定下来,通过一些劳动政策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城市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上,会面临更大的用工荒问题。

  [网友流浪的加菲]:数据显示,2012年选择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增长较快,而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虽还在增加,但在整个农民工中的占比有所下降。农民工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重心的何种变化?

  【王春光】:国家统计局2012年的流动人口监测报告显示农民工在地域分布上的两个变化,一个变化是中西部地区务工人数增长快,沿海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人数增加缓慢,占比下降。另一个变化是,地市级农民工数量增加快,省、市、直辖市等超大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增加缓慢。这两个变化在我看来是一种积极的态势。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力度加大,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在不断地增加,为当地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他们可以就近选择从事非农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使他们在务工中不需要两地分离,有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这种变化体现了中国经济区域上的再平衡发展。但是我觉得这种再平衡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政府劳动部门解决劳动纠纷的执行力度还有待提高

  [网友超级灯泡]:调查显示,四成外出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仍然较低。目前在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政府出台了哪些政策?是否对相关用人单位作出了一些硬性规定?这些规定对于约束用人单位起到了多大效果?

  【王春光】:国家从2002年开始加大了对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清退治理力度,有效地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制度安排上,有效地防止农民工工资拖欠,这是这几年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并不像以前那么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企业招工难,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企业及时兑现工资,否则会更加加重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但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减缓并不意味着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因为签订劳动合同不仅是对企业的约束,也是对农民工选择工作的约束。不少农民工不愿意签订合同,是因为他们希望有更大的更换工作的空间和机会。当然,这里也为农民工解决劳动纠纷埋下了隐患。如何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更好地改善农民工的就业权利和劳动环境,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当前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现在农民工碰到各种劳动纠纷,一般会寻求政府劳动部门解决,现在的解决门槛比以前有所下降,但是,执行力度还有待提高。

新型城镇化应把人的城镇化作为所有制度、改革的重点

  [网友人见人扁帝]: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发展权,政府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网友杨再昌]:王主任,国家应在城镇化中保护好农民工的合法利益?

  【王春光】:我认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应该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比物的城镇化更重要,但是,一直以来,人的城镇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城镇化变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征地拆迁、扩张城市面积的一个重要手段,从而带来不少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下一步的新型城镇化应该改变这样的不合理做法,把人的城镇化作为所有政策、制度、改革和工作的重点。如何推进人的城镇化,牵涉到城乡社会政策和制度的综合改革。在我看来,第一方面的综合改革是户籍制度改革,应该到了取消户籍制度的时候了。第二方面改革是城乡经济市场一体化改革,主要表现在城乡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就业市场等方面的一体化改革。第三方面改革是财政体制的改革,解决事权、财权不相配,以及财政如何适应城镇化和人口流动的改革。第四方面是,促进城乡和区域基本社会保障体制的一体化改革,使得人口在城乡区域之间的流动更加平等、更加合理,使他们享受到平等的公民权和市民权。

  【王春光】:因为时间和学识的有限,我的回答并不一定能够满足网友的要求,希望有机会就上述问题和大家进行更多的交流,我们共同来想办法、想对策,共同采取行动,促进这些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体面的、有尊严的劳动、生活条件。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豫ICP备10204745号
Copyright 2011, 版权所有 www.zysdw.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