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日报中原视点编辑部主办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人员查询
中原视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原视点网 >> 焦点 >> 视点访谈 >> 正文

全国人大常委辜胜阻谈城镇化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

2013-2-26 11:08:19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民建中央将在今年“两会”把城镇化改革问题作为重点提案提出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强国论坛视频访谈,今天做客演播室的嘉宾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今天辜主席将和我们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探讨城镇化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这样一个话题,同时我们也欢迎网友积极地和我们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辜主席您好。

  【辜胜阻】:各位网友大家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再次欢迎辜主席的到来。辜主席是人民网老朋友了,在访谈开始之前,我们做了这个访谈预告提问的征集,有很多网友在咱们这个预告帖下给您提问,还有谈他们对城镇化改革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咱们现在来看一些网友的提问。

  [网友黄晨灏]:经过国家领导人的不断努力,我国将会在今后十年内实现几亿农民的城市化,请问城镇化的好处都有哪些?

  【辜胜阻】:非常高兴谈这个问题,因为民建中央今年也把城镇化作为重点提案,即将在两会期间提出。我觉得城镇化的重大意义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方面,新型城镇化是稳增长最大的引擎,现在我们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临最严重的挑战是产能过剩,我们最需要的市场资源是市场需求,城镇化涉及到几十个产业,它可以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有人测算,用城镇化可以推动GDP的增长3到6个百分点。

  第二方面,城镇化是继人口的数量红利以后的最大的发展红利。我们认为,红利是我们过去廉价劳动力的人口数量红利,这样一种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还有和发展有关的红利是人口质量的红利,所以人口数量的红利消失之后要靠人口质量的红利。再一个就是靠改变人口的分布,人口从农村走向城市的这样一种城镇化红利。应该讲,城镇化红利将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我们发展过程中间的最大的红利。

  第三方面,城镇化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是实现平等的新理念。两亿多农民工实现了地域的转移,从农村到城市;然后,职业的转变,从农业到非农产业,但是他们没有实现身份的转化。所以,我们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是体现在农民工新的社会阶层。这次的新城镇化重点是“人”,也就是要解决“半城镇化”问题,也就是实现让农民工彻底地转移。和这个问题有关的是户口、户籍,在户籍上有60多种城乡之间不平等的福利。应该说,户籍是最不平等的,这一次改革就是要针对户籍推动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所以讲它是实现平等的新理念。

  第四方面,它是改革再出发的新起点。现在社会期盼改革,城镇化是一个涉及改革最多的领域。比如我刚才讲到的户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公共服务体制的改革、财税体制的改革、保障房和住房制度的改革,在我们的提案中间我们总结了涉及到十大改革,应该讲,通过城镇化可以实现我们经济体制改革,多方面地推动改革。

  第五方面,新城镇化可以实现科学合理地城镇体系的新布局。雾霾问题使我们看到大城市,特别是超级城市的城市病集中爆发。新型城镇化就要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城镇布局。特别是强调发展城市圈、城市群,通过城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来实现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中小城市,来缓解超级城市的人口膨胀的压力。

  所以,我觉得,新型城镇化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它的战略意义。

  [主持人]:您刚才在第二点的时候谈到了城镇化的红利,可以说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点和方向。对于城镇化来说,我们未来中国应该朝着一个怎样的方向进行发展呢?

  【辜胜阻】:我觉得新型城镇化我们之所以讲它是新的,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我们过去的城镇化是偏重物的城镇化,我们一讲城镇化想到的是高楼大厦林立,这是一种物的城镇化。还有一个我们讲的城镇化更多的是考虑到土地的城镇化,过去十年,土地的城镇化的速度大大快于人口的城镇化速度,是2到3倍。但是我们这一次讲的新型城镇化更多的是强调人的城镇化,特别是要强调农民工的市民化。强调人的城镇化,这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这是从偏重物的城镇化、偏重土地的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

  第二点就是这一次的城镇化是要改变城市中间的市民和农民工的这种二元结构。就是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的全覆盖,就是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就是不管你是市民,还是农民工,在城市的公共服务上面都应该是均等的。

  第三点,要从数量增长型的城镇化向质量提高型的城镇化转变。所以,前不久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点,要从粗放式的高物耗的城镇发展方式向集约型、低碳、绿色的发展方式转变。可能这次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会高度关注城市的雾霾问题。所以,城市的发展方式必须实现一个转变。

  第五点,从单纯做大的城市规模向如何做好城市群、诸多中小城市转变,更加重视这个城市的合理布局。我们国家现在中小城市的数量还是太少,人口过多地集中在超级城市,使大城市集中爆发。

  最后一点,新型城镇化要特别强调产业支撑,十八大报告提出来四化同步,城镇化和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要同步发展,我们不能搞空城计,要把城镇化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上,所以产业基础是城镇化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总结有以上六个方面的发展方向。

城镇化改革须提防“过度化”、“有速度无质量”、“大城市病”等问题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理念,就是由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进行转变,而且我们知道我们国家从2001年开始在“十五”计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这个时间段也是非常长的,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都有哪些教训值得我们反思和避免呢?

  【辜胜阻】:我最近三次参加高层关于两会文件的讨论,七成的人都在讨论城镇化,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都关注城镇化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大家感到兴奋,因为城镇化是内需的最大潜力,是最大的潜力内需,涉及到几十个产业。第二个是大家普遍担忧,就是城镇化是个好事,但是好事就是要防止把好事办歪,特别是我们在实施城镇化的过程中间,我们的提案总结要防止五个方面的误区。首先是要防止“有城无市”的过度城镇化,刚才讲到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城镇化出现拉美化的陷阱,像巴西城镇化现在已经超过90%,但是巴西的农村人口在城市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大量的人集中在贫民窟里面,所以我们要防止拉美化现象。第二个是防止“有速度无质量”的城镇化。我们现在有些地方一哄而起搞大跃进,一味地追求城镇化的高速度和规模扩张,这就会陷进速度至上的陷阱。第三个要防止城镇化的“房地产化”,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我们特别要防止地方政府过度地依赖土地财政,用高地价推高房价。第四个是要防止地方以地生产,消灭村庄,迫使农民“被上楼”,农村“被城镇化”,陷进掠夺式发展的陷阱。有些地方政府借城镇化之名迫使农民“被上楼”,这样一种误区我们特别要注意。第五个是要防特大城市的“大城市病”,我刚才讲到的雾霾,现在还有研究表明我们的水,70%、8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这个都是一种大城市病。怎么样避免重物的城镇化而轻人的城镇化,先高楼林立,而居民幸福感下降,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这种粗放式发展的陷阱。城镇化是个好事,但是好事不能办歪,不能中央政府在城镇化问题上播的是“龙种”,但是下面收获的是“跳蚤”,所以一定要避免误区。

  [主持人]:面对这样的一些误区和陷阱,您也谈到了,比如像拉美化陷阱,我们现在是否有一些应对措施准备进行应对呢?

  【辜胜阻】:这些应对措施最关键的是要做好城镇化的规划,要把规划做好,我觉得这个应对措施关键是要把规划做好。

  [主持人]:我们刚才谈到新型城镇化这个概念,谈到城镇化与农民工的市民化自然有一定的关系,农民工市民化要想市民化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辜胜阻】:现在有人认为农民工的市民化就是户口问题,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就是说农民工市民化,你把他的户口,把农民变为市民,把他的户口改变了以后,如果没有相应的公共服务,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还有一个农民工在城市80%就业是不稳定的,如果没有稳定的就业,那也很难市民化。所以,我觉得市民化最关键的是稳定的就业,让农民工在城市有稳定的就业。另外一个就是要享受市民的公共服务。所以市民化最关键的就等于稳定的就业加上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个是市民化的关键。当然,户籍改革,户籍改革应该因城而异,特大城市、超级城市,我们放开户口,那后果不堪想象,但是我们的大城市、中心城市可以放开户籍。但是在相当多人不稳定就业的情况下,我们要“因城而异”,就是有些人在城市工作生活了几十年,像类似这样的农民工,我们应该优先让这一类人市民化。

  [主持人]:因为他们对这个城市的贡献是最大的。

  【辜胜阻】:贡献是最大的,另外他有稳定的就业,他还有住房,他能够安居乐业,对于这类人应该优先让他市民化。

  [主持人]:我们再看另一位网友的提问,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说,为什么现阶段要大力推行城镇化改革,是为了考虑GDP的调整吗?又如何兼顾民生呢?您认为农民工市民化需要多长的时间?

  【辜胜阻】: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考虑城镇化会拉动GDP的增长,另一方面城镇化最根本的目的是要保障民生,特别是要保障农民工兄弟的民生。我们知道,农民工现在是城镇化的主体,我刚才讲到了他们在“三位”转变中间实现了地位的转移、职业的转换,但是他们最重要的问题是没有实现身份的转变。在这个问题上面,要通过农民工的市民化,来实现彻底地城镇化,来改变这样一种半城镇化状况。应该讲,城镇化强调人的城镇化,受益最大的应该是农民工,因为通过市民化来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市民能够享受到的基本的公共服务,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它应该是民生问题,但是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间,也有助于拉动消费,带动投资,实现GDP的平稳可持续的增长。你刚才问到需要多长时间,我觉得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因为现在我们有两亿多农民工等待市民化,还有新生代的农民工,还有未来的一些农民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该逐步地去推进。应该讲,农民工的市民化成本也是很高的,现在有关的研究部门测算,一个农民工的市民化仅就公共服务来讲,就要花十万元人民币,所以我们要建立成本的负担机制,有序地稳步地推进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的根本是人的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面临高成本等问题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农民工市民化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的周期,就是说如果全面实行农民工市民化,我们还面临着哪些问题和难处、困难,需要我们处理?

  【辜胜阻】:我觉得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一个是面大量广,市民化的任务艰巨。现在有调查表明,我们有2.6亿农民工,面大量广,所以农民工的市民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今年一年能够实现。第二个,它是高成本,我刚才讲到,仅就基本的公共服务来讲,这个需要投入十万人民币,它是高成本。现在关键的是这个成本怎么样分担。第三个难点就在于稳定的就业机会,如果没有稳定的就业机会,你给了这个农民工城镇的户籍,这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最大的难点是要为这些农民工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使农民工的市民化有坚实的就业基础。

  [主持人]:着眼于我们目前中国的现状,您认为我们中国目前有哪些城镇化的模式,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它的基本情况?

  【辜胜阻】:我最近参加亚布力论坛,到亚布力附近的实地进行了调研,我发现这个地方的城镇化模式已经就地城镇化。就是很多农民转移到当地,我发现这种城镇化模式中间的农民工真的很幸福。因为他们20万就可以买到一套房,一家三口,能够实现家庭的团聚。应该讲,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安居乐业。这样一种城镇化模式确实有很大的优点。另一种城镇化模式就是农民工的异地转移,像广东的虎门,虎门是一个镇,这个镇上有一百万常住人口,有十万人是有户籍的,有90万人是没有户籍的,都是外地打工者,所以,它这个是一种异地转移的城镇化。但是这种城镇化面临很大的纠结。像北京有很多农民工面临一种纠结,就是他们由于高房价,融不进北京,但是他们又回不去农村,所以,这种异地转移的城镇化模式和就地城镇化的模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历史上我们在城镇化的模式,有所谓苏南模式,这是靠乡镇企业支撑的城镇化模式;还有温州模式,就是靠私营企业支撑的城镇化模式,我们的城镇化模式很多很多。所以我觉得在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上面,大城市应该做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但是,同时,中小城市要放开户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要引导在东部沿海打工的农民工回流,通过回流,实现就地城镇化。这样就能够改变我们现在城镇化社会代价过高的问题,解决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牺牲了三代人幸福的问题。

  在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对于我们最大的考验是就业,我们有几千万农民工失业,但是这些农民工失业,在沿海失去工作以后,他们并没有回到农村,他们返回自己的家乡创业,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我觉得我们现在很重要的就是说,一个是要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使农民工市民化,还有一个就是通过户籍,让长期生活工作在城市的这些农民工能够改变户籍。再一个就是鼓励在沿海打工的这些农民工回流,实现双转移,现在我们的产业也从沿海向中西部转移,我们的劳动力也伴随这样一种产业转移,实现双转移。像富士康,从深圳迁到郑州,就带动50万人的就业,使河南的劳动力转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河南的农民工在就地城镇化、就地就业的比重超出了外出打工比重。

  [主持人]:您刚才从三个方面来谈了一下农民工市民化的方法。但是也有些网友产生了一些质疑,他们说城镇化的改革会不会推高房价,想看一下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待的?

  【辜胜阻】: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讲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怎么样新的市民更好地融进城市,但是如果地方用高地价推高房价,那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这是我刚才讲到的五个误区中间的一个,就是要防止有人把城镇化房地产化,用地价推高房价,这是不利于新市民融入城市的。所以,这个事情是要避免的问题。

  [主持人]:咱们再来看一位网友的提问。网友叫骑驴大仙说,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了城镇化发展战略,2012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也在一次调研工作会议上提到,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要把这个潜力发挥出来,还要靠改革,他想问一下,您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辜胜阻】:李克强副总理讲过两句话,备受经济界、企业界的关注,第一个是讲城镇化是内需的最大潜力,第二个是讲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城镇化是一个最大的潜力,如何把这个潜力变为现实的动力,关键要靠改革。我刚才已经讲到,就是城镇化涉及到众多方面的改革,城镇化的实施要靠改革。如果我们回忆一下30年前邓小平的改革,首先改革的是高考制度,高考制度的改革也是带动城镇化、使少量的农村的精英通过高考来跳龙门。邓小平的经济改革是从农村生产责任制开始的,是从农民开始的。30年后今天的改革是一种怎么样的改革呢?它是要通过农民工的市民化,使大量的农村精英,特别是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实现市民化,这个和高考这样一种跳龙门的办法相比较,规模更大。还有30年前的改革是从农民开始的,这次的改革应该从农民工开始,和农民工有关的方方面面的改革,来推动城镇化。所以,我觉得,如何把城镇化这个最大潜力和改革这个最大红利两者结合起来,是新一届的政府要做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工作。

县市管理体制改革亟待深化 城市群建设有利于城镇化进程

  [主持人]:要想积极推进和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话,我们还需要有哪些方面需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辜胜阻】:我觉得有十个方面。第一,深化公共服务体制的改革。我刚才讲到怎么样让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方面均等化。这是第一项改革。

  第二,深化住房制度,特别是保障房制度的改革。现在有一个很大的改革,就是农民工也可以申请廉租房和公租房,我们是要让农民工有更多的选择。一方面是他们可以选择保障房,另一方面,社会上的有很多农民工是租房,还有的是企业建房。应该多渠道来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第三,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要分类指导、要因城而异,不同的城市应该实行不同的政策。还有因群而异,重点解决举家迁徙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落户问题,实行全国的统一居住证制度。

  第四,深化土地制度的改革。要通过立法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刚才讲到大家普遍担心的是城镇化被房地产化,还有一个大家担心的是城镇化会使农民工土地财产权受到侵犯,我觉得这个是要通过深化土地制度的改革,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要有一种机制来保障集约使用土地,应该讲过去30年土地的城镇化大大快于人口的城镇化,土地的使用是不集约的。

  第五,构建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体系,让农民工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提高他们的能力。

  第六,构建进城人口的创业扶持体系。我刚才讲到金融危机的市场倒逼机制倒逼我们很多农民工返乡创业,改变这种流动的方式,我觉得我们政府应该在这方面进一步推动创业扶持体系。

  第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让城市政府的财力和它的市场相匹配,不要让它过度地依赖土地财政,用地价推高房价,这个要靠财税体制的改革。

  第八,深化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特别是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

  第九,深化县市管理体制改革,现在有很多镇,比如我刚才讲到虎门镇现在100万人口,是大城市,但是它的建制标准还是镇,还有一个浙江农民城——龙港,也有40万常住人口,但是它还是镇。像北京附近河北的燕郊,现在已经有60万人,其中有40多万人是北京在那里买房的人,但是它还是镇。怎么样把这些镇变成城市,要通过设施标准的改变。

  第十,推动城市群的建设,要构建区域的协调机制,实现城市群内部的一体化。现在城市群里面管理分治,部门分割。比如轻轨就没有办法修到燕郊,但是燕郊那里实际上已经有40多万在北京打工的人住在里面。所以,这种交通的分割,不利于城镇化的建设,也不利于大城镇的人口向外围扩散。

  [主持人]:我想通过十方面的工作,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一定会有积极的推进和实现。下面再来看一位网友的提问。这位网友叫“三合滑鱼”,他说尊敬的辜先生,您作为武汉人,您是否认可2004年武汉政府为城中村改造指导思想先易后难和抓试重点的做法,您认为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辜胜阻】:我认为武汉城中村的改造产生最大的效果是使武汉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有一个领导讲,武汉是中国最大的县城。我不太同意讲它是中国最大的县城,但是如果从城中村来讲,它有一点像县城。现在通过数以百亿的城中村的改造,武汉的城市面貌已经改变了这样一种局面。也就是改变了这样一种类似像县城的这样一种局面。所以,最大的好处是使武汉的城市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变。

  武汉城中村的改造最大的好处是涉及到多个群体的利益,也就是村民的利益,还有城市居民买房子的利益,通过城市城中村的改造,建了一大批商品房。房价也涉及到城市居民买房者的利益,还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利益,再一个涉及到开发商的利益,就是城中村的改造怎么协调多个群体之间的利益,我觉得它是有很多探索的。我觉得通过城中村的改造,特别是城中村提供了大量的土地的供给,在这个土地供给的基础上,建了一批商品房,这个是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我觉得最好的是,城中村的改造对于如何让村民变为市民,在这一点上是值得肯定的。这些村民都买了社会保险,都通过参与社会保障体系,让村民变为市民,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把钱都分给他,我觉得在城中村的改造中间,如何让村民参与社会保障,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会产生一些其他方面的效应。我们现在再去看武汉,可能这个城市面貌和9年前完全不一样了。武汉的城中村改造在全国是规模最大的。我觉得我们应该去总结。

土地制度改革对于城镇化至关重要 城镇化顶层设计必须尊重规律

  [主持人]:可见保障农民的利益,对于城中村的改造也是非常重要。其实大家也有一个共识,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所以,这边也有一个网友提问,农民不种地,而走进城市来住,那岂不是乱套了,他们的生活来源如何保障,相应的配套措施,是否这些工作都已经准备好了呢?

  【辜胜阻】:我觉得土地制度的改革对于我们健康可持续的城镇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就涉及到怎么样看待农民的土地,农民工进城打工,他们非常担心的是一旦户籍改变成为市民以后,怎么样来确保他们的土地。我觉得应该推动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的土地流转,不要让这些土地抛荒,让这些土地通过流转的机制实现土地向种田能手的集中,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这个非常重要。我不赞成在城镇化过程中间,特别是农民进城落户以后,采取强制的办法来收回农民土地。因为我刚才讲到有很多就业是不稳定的,我也刚才讲到在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我们有几千万在沿海打工的农民工失去工作,但是没有产生社会稳定的问题,就是因为这些农民工还有土地,当然他们没有回到土地上,但是这个土地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所以不能强制地、人为地来剥夺农民的土地,要维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让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我们不能强制性地剥夺农民的土地权,网友孙亚非也问您,城镇化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规划的,它究竟需要怎样的改革?

  【辜胜阻】:我觉得城镇化首先应该讲是自然形成的过程。城镇化有它的规律,城镇化一定要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上面,也就是不能搞空城,要和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同时,城镇化也需要规划,也需要顶层设计,但是规划和顶层设计必须尊重城镇化规律,如果违背这种规律,就会产生误区。所以,我讲这两者关系就是说,首先应该讲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不是一个人造的。我们同时也需要规划,但是这个规划必须尊重城镇化的规律。

  [主持人]: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城镇化在规划、环保方面等方面走偏呢?

  【辜胜阻】:我觉得当前非常重要的就是怎么样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体系,就是超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心城市、小城市怎么合理地配置。我不主张普遍开发的小城镇道路,城镇规模太小没有吸引力,但应该建小城市,像十万人的小城市,有一定的规模,走适当集中的道路。但是我也不主张把北京这种两千万的城市做到五千万。我觉得发挥北京中心城市的作用,最关键的是建立城市圈和城市群,通过这种城市圈和城市群的建设,来发挥北京的辐射作用。未来应该建更多的城市群,建更多的中小城市,来缓解北京、上海这些超级城市的人口膨胀的压力,来缓解城市病的集中爆发。

  [主持人]:这一点是否也是咱们未来走城镇化道路的一种新意呢?如何走新型城镇化之路?

  【辜胜阻】:我刚才讲了,新型城镇化有六个特点,最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应该把人的城镇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把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作为中心工作来抓。这就是新型城镇化的要义。

  [主持人]:我们今天主要说的是从物的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

  【辜胜阻】:特别是从地的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可能地方政府只要一谈到城镇化更多的想到怎么卖地,但是这个可能不是新型城镇化所要涵盖的主要内容,它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城镇化,是如何实现农民工的“三位”转变,就是职业变了、地域变了,但是怎么样实现身份的转变,让他成为真正的新市民,这才体现人的城镇化,重于物的城镇化,重于地的城镇化的理念。

  [主持人]:今天辜主席和我们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探讨城镇化改革和农民工市民化这样一个话题,我相信各位网友也对由物的城镇化、地的城镇化转变为人的城镇化如何保障农民工权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就要到这里结束了,再次感谢辜主席的到来,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和交流。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辜胜阻】:谢谢大家的参与。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豫ICP备10204745号
Copyright 2011, 版权所有 www.zysdw.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