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日报中原视点编辑部主办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人员查询
中原视点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原视点网 >> 焦点 >> 视点评论 >> 正文

怎样应对社会融资结构变局?

2013-7-8 17:39:38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冯珉

   一直以来,人民币贷款稳居社会融资规模主体地位,近日,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一份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分析报告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即人民币信贷占比今年以来逐月下降,到4月底首次低于50%,与此同时,企业债券及股票融资显著增加,直接融资作用逐渐凸显。

    近年来,金融结构的多元发展具体表现为“社会融资规模”中各类项目相对占比的变化。而以人民币贷款份额显著下降,企业债券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快速发展,反映社会融资规模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贷款占比大幅下降

    近两年,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金融结构多元发展,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近来备受经济界关注的“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年度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新增资金总额,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就市场而言,包括信贷、债券、股票、保险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从2002年到2010年,我省社会融资总量由401亿元扩大到3475亿元,年均增长31%,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4.3个百分点;而新增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由2002年的81%下降为2010年的62%,呈逐步递减态势。

    数据显示,今年4月,我省企业债券融资占比达到17.3%,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比例6.4个百分点,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明显上升。

    这一比例与信贷融资占比下降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前4个月全省人民币贷款增加1072.0亿元,同比多增200亿元,人民币贷款显著增加,但今年以来,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却逐月下降,各月占比分别为66.3%、65.4%、56.2%,44.0%,尤其4月降幅显著,为历史首次低于50%。

    究其主要原因,分析报告指出:一方面随着表外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明显加大;另一方面,企业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和商业银行发放短期贷款的意愿均不强烈,致使人民币贷款投放力度减弱。

    针对这一现象,人行合肥中心支行表示,切实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调控的节奏和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处理好控制货币总量和改善结构关系,加强流动性管理和货币信贷调控,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适度、平稳投放,着力优化信贷结构。

    直接融资作用凸显

    股票增发、可转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今年以来,各种直接融资方式多点开花,前5个月科大讯飞、海螺集团、淮南矿业等重点企业已累计直接融资222亿元。目前,富煌钢构、百胜科技、应流机电等3家公司过会待发,报会在审企业18家、辅导备案企业24家,徽商银行全力备战H股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资方面,计划融资过百亿元。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直接融资势头很好。 ”省政府金融办主任周建春介绍,前5个月全省直接融资总额达到513.03亿元,同比增长90.16%,尤其债券融资发展很快。资料显示:南翔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宿州市建投等公司发行企业债18亿元、海螺集团等5家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47亿等,而目前我省在审的政府平台公司企业债项目就有17个,合计融资规模逾300亿元,“大块头”的短期融资券类项目也有若干。

    “相比之下,直接融资具有成本低、品种多、筹资量大等特点,更适合现代企业的融资需求。 ”周建春分析:通过发行股票融资,企业没有还本付息的“硬压力”,可以依托资本市场不断再融资;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可在较低成本条件下获得长期发展资金,同时债券品种的多样性,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需要。他表示:“目前,我国社会融资总量中非信贷融资比重已超过50%,凸显了直接融资在扩大社会融资总量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顺应和适应融资非信贷化的大趋势。 ”

    市场人士认为,相对于银行借款,债券融资可以在不显著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情况下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资金需求,有利于降低银行贷款对货币供应的影响,有效降低社会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

    表外业务风险加大

    接近年中,老百姓的手机经常收到来自银行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广告,网点也不时有工作人员热情推荐各类理财产品,高收益理财产品背后往往就是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银行表外业务的蓬勃发展。

    去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组成部分——银行表外业务迅速发展,全省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业务1-4月份累计新增422.3亿元,已超过2012年全年新增额。业内人士分析,表外融资业务的迅速发展,虽然有助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满足企业短期信贷需求,但也易助资产泡沫,导致银行潜在风险不断加大。如6月底出现的银行间市场利率风波,信贷规模表外化即推手之一。

    为什么表外融资业务发展会带来潜在风险,业内人士解释,一是当企业发生资金周转困难,银行必须为企业的表外业务敞口垫款,产生到期兑付风险;二是部分保证金存款比例较高的银行,有可能使用保证金存款等短期资金来发放中长期贷款,导致存贷期限错配现象,放大了银行流动性风险。

    专家建议,有关方面应根据经济金融发展趋势适时出台和完善表外融资管理办法,加强检查监督,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匹配和优化银行表外融资业务的期限和结构,积极稳妥地开展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做到在确保商业银行收益率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银行表外融资业务与信贷业务的均衡发展。(记者 冯珉)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豫ICP备10204745号
Copyright 2011, 版权所有 www.zysdw.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574号